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2.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中的暗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时间暗示;二.环境暗示;三.心理暗示;四.人名暗示;五.修辞暗示。了解暗示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简述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暗示的概述及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暗示学专家们也常把暗示定义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不停交流,通过它可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暗示对人的影响是直接渗透的,比理智更加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的作用快而突发.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暗示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和环境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洛扎诺夫将人的可暗示性认为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具体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指教师采用言语、手势、表情、动作等对学生正在进行的行为进行含蓄、间接提示,使他们在暗示中自觉地按照教师的意图或规范的标准进行修正,在整个暗示和修正过程中无痕迹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开发心动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初步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故事,认识消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3.通过动手游戏,亲身体验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心理暗示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4.通过心理咒语,澄清消极自我暗示,尝试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8.
心理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心理暗示只要求被暗示者接收暗示信息,没有苛求,是一种没有批判的教育.心理暗示在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学环境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暗示比直接劝说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暗示是在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言语、行为、表情或符号,对他人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向去行动。人们的举止言谈总有一定的目的、意图,这些目的、意图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使人从中得到领会,做出反应。 暗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具有其本质特点。首先,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所以一般称为心理暗示。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