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国臣  徐燕晨 《教育》2012,(35):33-34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510"搭建发展平台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实施构建富有学校特色,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建设,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英勋 《教育》2013,(14):37-38
河海大学是一所因水利而熠熠生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精神传承。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按照学校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校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要适应改革要求,扎根民俗文化,借助民俗文化,打造大学学校文化之魂;传承民俗文化,加强大学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大学学校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要适应改革要求,扎根民俗文化,借助民俗文化,打造大学学校文化之魂;传承民俗文化,加强大学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和特色。  相似文献   

5.
潘静  万国彤  汤鸣鸿 《教育》2013,(11):42-43
要真正地理解学校文化,必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笔者试图从大学文化的主体、载体、资源等要素结构入手,将大学文化这个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生态子系统:主体系统、环境系统和资源系统。大学文化的组成要素就构成了这三个子系统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各个生态子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处于一个有序的动态平衡中。将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理论应用于河海大学的文化建设中,打造以"精神文化熔  相似文献   

6.
鄂汉东 《考试周刊》2013,(49):167-168
<正>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崛起于"众校之林"的核心要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我校践行了基于"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一、以制度文化创新建设为保障,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要创新"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学校管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建设评价的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学文化建设这一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文化是否体现‘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是否体现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是否体现服务使命的根本要求"的"三个体现度"的大学文化建设评价思想,把大学文化建设评价分为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和耦合度评价,分析讨论了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与耦合度评价的基本思想、指标设计与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特色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一所大学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每一所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大学都应该在遵循大学文化特色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以及周边的社会经济环境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大学文化特色建设措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文化建设往往被忽略.优秀和健康的学校文化不仅是开放大学“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开放大学长久发展,提升开放大学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从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内涵、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建设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等几个方面浅谈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此抛砖引玉,望引起更多业内及更多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一五以来,各大学对文化的重要性逐步达成共识,开展了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总结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大学文化建设的成绩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入开展文化建设。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理念和精神在师生中的传承和发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文化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旧有的大学文化建设"文化洋葱"模式存在遮蔽文化的本真和通达、忽略各个文化层面之间相互制约的形态关系、不注重文化传播系统的建设等问题。大学文化建设应该突破旧有的模式,在本然与应然、继承与创新"、文"与"化"、共性与个性四个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要建设文化载体、文化素养、文化组织、文化传播等综合体系,以此建构起大学文化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由多种亚文化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解读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以宁波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为例,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文化源头"(即地方文化、产业文化和大学文化)及其特质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宁波高职院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各学校纷纷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心,学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进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在何方?怎样建设学校文化?仍然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无法绕开的新课题。文章尝试从以上方面解读学校文化建设,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种思路和启示,期望学校在文化大发展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4.
用大学文化引领高校内涵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高校建设重心转向内涵发展之时,应该用大学文化建设来引领.通过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克服大学发展中存在的功利性、趋同性、合力和活力不强等现象.要把大学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体现在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完善学校制度设计上,体现在建设富有品味的校园风貌上.这既是把高校领导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透析,笔者认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在方法论上属于"机械论",其局限性在于对学校文化进行"静态分割",导致学校改革文化乏力。重构学校文化要在澄明学校文化建设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转换:变"机械论"为"生态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六大策略,即用价值凝练文化、用实践创生文化、用作品解读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用制度延续文化及在事实中考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文化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丰富完善,逐渐成为一所学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对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静 《考试周刊》2013,(55):153-155
高职院校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培养出大量工科应用型人才。学校在讲究实效性的同时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欠佳,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难度。本文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实际,以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认真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现状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透视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求了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对策措施,简析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进行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即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拿来主义"、"肤浅的现象主义"、"物化主义"、"评比主义"和"简单等同主义".学校文化建设要走出误区,必须认清误区产生的原因,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维度,找准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需明确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定位。师范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应该将“师范”元素的特质和灵魂贯穿于整个文化建设始终,在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彰显这一特点。师范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必消除和避免精神文化建设上的功利化、制度文化建设上的行政化、环境文化建设上的趋同化、行为文化建设上的庸俗化等这些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抓好谋篇布局、完善文化建设体系;把握建设规律、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文化发展境界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及其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