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文福 《垂钓》2002,2(10):66-67
浮游矶钓已经在大陆沿海“炒”起来了。但是,目前玩浮游矶钓的人好像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子线越细越好!据说细子线可以提高黑鲷的上钩率。  相似文献   

2.
细说子线     
赵峰 《垂钓》2006,6(5):20-21
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4.
黄国之 《钓鱼》2012,(18):24-25
淑女结 此名称取苗条美丽之意,淑女结是连接主线或子线的完美线结,大多数钓者用于把碳氟复合线子线或者尼龙子线连接到编织主线上。在传统抛竿钓、路亚钓和海钓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秦犁 《钓鱼》2007,(7X):16-17
在苏州漕湖,“台钓”损失子线是家常便饭。1号母线配0.6号子线,断!改成0.8号还是断,就是换了1号也不顶事。子线涨,母线也跟着涨,可是母线到了1.5号就再不能涨了,因为以钓鲫为主,母线子线都不能太粗。考虑鲤鱼、草鱼,手竿有1.5号也够了。1.5号线的强力值是3.6千克,  相似文献   

6.
华朝熙  张晓芹 《钓鱼》2007,(5X):21-22
过去的传统钓应该说是一线到底的,将钩到坠这一小段线称之为子线。有人说是从台钓那儿学来,以我的记忆,有欠准确。大概在二十年前,很多传统钓者感到近钩的那段,因常和鱼钩,还有水底粗糙的石头磨擦,上鱼时又是最受力的部位,因而那一小段最易断,所以改进为坠与钩之间另用一段线。后来称之为子线。谭佛航先生也是这样记忆的。  相似文献   

7.
尚立和 《钓鱼》2007,(5X):19-20
10个人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的同一水域同时垂钓,10支手竿,10副钓组将会有10种个性,10样灵钝表现。这不仅因为每人用的鱼漂、主线、子线、铅坠等不会一样,还因为每人的调漂方法不会一样,钓组的各元件的组合也不会相同;其中两条子线的长度差(以下称“子线差”)与调钓差(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距离)两者的相等与不等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钓组的个性和灵钝。  相似文献   

8.
邹台龙 《钓鱼》2007,(1S):52-54
我们常看到一般钓友在垂钓时发生钓组缠线的情形,就是说子线与母线或浮漂互相缠在一起。如果是轻微的缠线还好,万一严重的话,可能整组报销,重新再来是件麻烦事,一天之中发生个几次,相信你的钓兴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说要减少这类事情发生,我们必须从装备上改进,从整个钓组上改进,从浮标与母线上改进,这都非常重要,绝不要偷懒或图省事,这是钓技改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垂钓》2014,(12):26-29
子线是钓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使用悬坠钓法时,主线与子线的匹配尤为重要。垂钓时,钓者只有根据鱼情的变化匹配不同长短和粗细的子线,才能确保理想的中鱼率。可以这样说,主线与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关乎鱼获量的多少。本文将主要谈谈野钓鱼情出现变化时,钓者该如何决定子线的长短。  相似文献   

10.
细说子线     
姜丙利 《垂钓》2012,(10):27-29
了解台钓的人都知道,台钓钓组有主线和子线之分。子线的线径一般只是主线的一半,这样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主线和浮标,以免挂底后拔河造成较大的损失,具有“丢卒保车”的意义。其次是子线较细,可以增加钓组的隐蔽性和灵敏度。最后,万一子线被拉断、钩子丢失,或根据不同的鱼情需要,更换子线也方便,并大大节约时间。子线不长但蕴含的学问很多,它的粗与细、长与短、软与硬的搭配和使用,处处体现出钓者的技术水平,也是深度探讨台钓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学成 《垂钓》2005,5(7):23-24
提起单钩钓法,很多钓友总要将其与传统钓联系在一起。笔者没有接触悬坠钓法之前,在钓鱼时曾尝试过将单钩子线长度确定在6~15厘米,用去掉别针的小转环来连接主线和子线,试验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在来看,这种钓法从外观上看已经近似于现在的悬坠钓法。实际上,我这里所说的单钩钓法既有别于悬坠钓法,和传统钓也有区别,而且这种钓法能非常灵活地演变成单钩沉坠钓和单钩悬坠钓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东前 《垂钓》2008,8(8):41-42
子线打结、缠绕和断线是令钓鱼人很头痛的事。特别是在抢时间、钓快鱼的比赛中,频繁更换子线将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所以找出解决子线缠、断的对策,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上鱼速度。  相似文献   

13.
杨毅 《钓鱼》2009,(2):19-20
我在钓50克左右的鲫鱼是常用0.5号的主线,子线会准备0.15号、0.29两种,2~3号的袖钩。子线长度一般是15cm。这种小鲫鱼线组,可以在最开始拿0.159的细子线过来,探摸一下钓位上的鱼情。有小鲫鱼时安心钓小鲫。遇到150克以下鲫鱼也是从容应对。但是,线组上的8字环,最好是利用那种带有快速环线功能的别针环,不要用鸭嘴环。这样做可以灵活的根据鱼口的大小变化,灵活的更换子线。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10,(23):8-9
2.50~60厘米对折的长子线主导了钓慢鱼 线组经历了丝、麻、棉线一线到钩,到坠钩卧底,主脑线连接,主线相、脑线细,再到“台钓”的子母线结构,郡是围绕着鱼的食相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12,(13):28-28
九、子线粗细和软硬度 在垂钓中,子线的粗细和软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是子线越细越柔软,鱼口就会越好。子线过粗或者过硬,都对鱼就饵形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被钓放过多次,和经常钓鱼的地方,鱼已经被钓猾了,使用细线小钩才是正确的选择。否则,有口不中鱼就成家常便饭。再就是寒冷的冬天,因水温太低,导致鱼身僵体硬,开口小吸力弱,粗硬子柔软度差,挡口严重,有口不中鱼就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18):28-28
悬坠之悬是需要它这样做,而不是非这样做不可。钓水皮,缩短坠与漂脚之间的距离,水线越短,坠离水底越远:钓底,延长水线,缩短坠与水底的距离,可以一直钓到子线躺着,坠触水底。但不要以为坠落底了就和传统钓组一样了,认识悬坠要从结构八手,鱼漂是开启悬坠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说说脑线     
秦姣 《中国钓鱼》2012,(12):24-25
脑线又叫子线,是连接钩和铅坠的那段钓线。当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主线,以前早有使用,但不普遍。真正得到推广和普及的是台钓进入大陆以后,钓鱼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它的变化,丰富了我们的钓法,使我们的钓鱼技术走向更高。下面我就脑线的两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戴频  刘小霞 《钓鱼》2007,(4S):47-48
断线的原因不外乎被鱼的利齿咬断,鱼钻进暗礁而割断子线,或是钩没绑好,线与返转环的结没有打好,线本身已经受伤,以及鱼的拉力强过子线的最大耐力,还有钓竿的号数不对和操作的不当等都是造成断线的主因,如何能使线不容易断,而减低失败的几率,提高成功率,是钓手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管察 《钓鱼》2005,(7):22-22
在对钓线与鱼类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后,专家们得出“在保持一定强度下,粗度选取越细越有利”的结论,并指出“计算钓线的强度一般应以不小于鱼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指标”。钓鱼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传统底坠钓组所称的脑线与悬坠钓组的子线并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脑线我们也叫它钩线或子线,它是海钓钓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海钓中经常实施的半漂串钩钓底模式中,脑线拉力的大小、脑线的长与短,都会对海钓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恰当地设定脑线是海钓迷应特别重视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