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8,(5):73
一、建立全国性的动漫产业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动漫产业的监督和服务,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动漫产业协调机构,为动漫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动漫产业各方要素的快速衔接,形成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2.
何成战 《大众科技》2013,(4):267-269
目前,广西动漫产业发展较迅速。但是,由于动漫原创不足,产业运作机构机制尚待完善,衍生产品市场混乱,动画产业链尚未形成。文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产业政策扶持、引进优秀企业、加强动漫人才培养、加大特色动漫原创研发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广西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发展动漫产业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要在动漫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浪潮中保持排头兵地位,建议在发展优秀原创动漫、兴建动漫产业园区、健全基地五大功能板块(设计技术、材料展示、交流培训、机构培育、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以及搞好版权保护等配套服务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张凯 《中国科技纵横》2011,(24):367-36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商业大潮的涌动,由动漫而引发的巨大的产业已经在世界各国竞相展开。近年我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动漫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界谈论的焦点,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动漫人才的巨大缺口正形成明显的反差,但眼下动漫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乐观。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推出了《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其中,动漫专业因为就业困难被列为“红牌专业”。因此许多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的是学业就失业的境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动漫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是动漫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对动漫产业集群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产业价值链理论引入到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进而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特征等;其次,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培育基础——动漫产业园区型基地;最后,针对中国动漫产业价值链的特点,提出3种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模式.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模式符合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下动漫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并且与动漫产业园区型基地的实际情况耦合,是中国动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动漫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是动漫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对动漫产业集群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产业价值链理论引入到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进而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特征等;其次,分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培育基础——动漫产业园区型基地;最后,针对中国动漫产业价值链的特点,提出3种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模式。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模式符合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下动漫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并且与动漫产业园区型基地的实际情况耦合,是中国动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莹 《科技风》2013,(15):272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必然带动动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我国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发现我国动漫人才与产业需求之间并不相符,动漫产业所需的人才是富于创新、用于开拓、知识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优秀动漫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了解中国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现状,研究现有动漫产业人才结构布局,从而提出动漫产业对人才的条件要求,这就是本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探索我国动漫产业虚拟集群的构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动漫产业最大的市场.在分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虚拟集群化发展,通过分析影响动漫产业虚拟集群化发展的因素,探索动漫产业虚拟集群的构建框架,并总结出我国动漫产业虚拟集群化发展的竞争优势,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指明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漫产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了美日韩动漫产业大国的发展模式和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比分析中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最后基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提出通过颠覆性创新战略、流程创新战略及整合创新战略,实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成本创新战略之路。  相似文献   

10.
蒋键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78-82
在调研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东莞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东莞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提升东莞动漫产业在国际国内动漫产业价值链中的层次、地位和产业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东莞区域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美日两国动漫产业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 《科协论坛》2007,(12):112-113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日两大动漫产业大国的产业构成形式和两国动漫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动漫艺术转化为产业的过程带中来的巨大商机。通过动漫产业的商业性的理解,带出动漫产业的广泛性,通俗性和重要性。对我国动漫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需要首先创出自己的特色,其次需要加大资产的投入量,还要提高动漫人才培养的力度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河南要使动漫成为我省文化产业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仍然任重而道远.创新网络引入河南动漫产业,在全面分析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模型对河南发展动漫产业的优势、劣势和机遇进行分析,得出河南动漫产业目前机遇大于挑战,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建立创新网络弥补劣势,最后根据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创新潜力区域的要求,提出了河南动漫产业创新网络的构成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已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动漫产业与知识产权关系辨析、中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入手,借鉴动漫大国知识产权保护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美国是最早形成动漫产业的国家之一,美国动漫产业的成功启示,对我国新兴的动漫产业和动漫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归纳黑龙江省现有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在总结美日韩三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将黑龙江省与美日韩从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结合、与成熟产业共同发展、动漫产业市场运营与产业链整合、政府扶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优势在于悠久且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与本省旅游业联动、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仍需加大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依托草原文化开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蒙古草原文化内涵、动漫创作传统和高级动漫人才短缺等角度,探讨了内蒙古发展动漫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应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动漫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关键的内蒙古动漫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发展动漫产业是我国今后产业调整的趋势,但现在动漫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颇多,产业链不完善、动漫人才严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都阻碍着产业发展的进程,所以为了实现动漫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难题,使动漫产业真正成为中国21世纪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文章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耗散结构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动漫产业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克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动漫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条,本文在全面、充分、科学分析辽宁省动漫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抓住辽宁省现有动漫产业链的虚位、错位、条块分割、增值潜能不足、动漫原创衍生品开发不够等缺陷,充分利用和开发辽宁省的文化市场资源,研究切实可行的动漫产业发展策略,构建前后衔接、良性互动的动漫产业链,使动漫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彼此相互融合和促进。  相似文献   

19.
孙荟 《科技风》2012,(19):185
动漫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朝阳产业,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动漫设计创作人才缺口还很大,动漫职业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我国动漫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动漫职业教育界应该知难而上,探索出动漫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陆勇  顾邦军 《金秋科苑》2009,(23):130-130
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苏州动漫产业的起步相对较迟。为了加快苏州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获得动漫产业的巨大商机,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挖掘苏州的文化底蕴,加大动漫文化的普及力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使得苏州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