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障,水资源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是生存问题、政治问题、战略问题。英国《卫报》11月2日撰文:“生命之源危及和平”、“下世纪战争可能起因于水源”。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也同样的是世界人口大国。各种能源、资源需求及使用都远远的高于世界其他各国。而如此大规模的需求,自然而然的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就当前中国水资源的应用,众所周知北方历来都是缺水严重的地区。以山西,北京,河北等地最为严重,而国家就针对水资源缺乏及供应这些方面,作出许多面面俱到的供应措施。使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万众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便是最为著名,最为显赫,也同样是最为成功的水资源供应案例。南水北调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水资源南供北的案例。就南水北调工程中渡槽三向预应力槽身结构设计来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加之人口基数过大,人均拥有的水源更加缺稀。这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值提高的障碍物。由于水源的不当使用,在这有限的资源中,水污染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态安全,而且还影响全球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水资源状况极为不乐观,其形势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水资源危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并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资源瓶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的大国来说,人均水资源利用率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实际应用问题,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承载力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发展趋势,需要合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减缓中国水资源的压力,为人类基本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与此同时水资源又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矛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突破这-瓶颈,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资源环境问题骤起,而尤以关系国计民生的水资源短缺和质量下降更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水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稀缺性资源。这是因为在过去的50年内,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使世界淡水用量增加了4倍,水资源危机已波及到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的发展,尤以农业为甚,而且未来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在我国,由国情决定了处于基础产业地位的农业,在当前和未来将长期受水资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水,可以说水资源是非常丰富了。但是可食用水却非常稀少,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百分之六。所以我们必须要节约用水,注民生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在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我国的人口较多,人均资源量很低,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呈现资源紧张,分配不均的特点,为了缓解水资源问题,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解决措施,同时,水利工程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程。水利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本文就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发展的策略,全面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弭力 《学会》2004,(2):41-41
江泽民主席曾深刻指出:“研究解决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问题,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的突发事件考虑,从为子孙后代考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相对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矿产品  相似文献   

11.
水,人类生存之源、万物生长之本。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危机(人口、资源、环境)之一。水资源日益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全球已出现水资源匮乏,水将成为继石油危机后的下一个社会危机,成为21世纪的重大世界性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40立方米,仅及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左右,居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上13个水资源贫国之一。据统计,2001年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8座城市已严重缺水。城市的生产生活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水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务之急应制定有效可行的城市用水节水…  相似文献   

13.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生命的源泉,但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那么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如何做好节水改造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摆在人类的面前。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灌区节水改造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水环境是地球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在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供给越来越呈现出严重短缺的局面,充分利用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正在从农业大国向着工业大国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加快。因此,如何才能合理的规划城乡发展,已经成为了放在桌面上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结合我国目前城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针对问题可以找到合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是世界各国交通的主渠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O多公里,有600O多个岛  相似文献   

17.
海水淡化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 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沿海地区虽占国土面积的13%,却居住着全国40%的人口,提供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人口稠密,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一些地区甚至不足200立方米。因此发挥临海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目前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来开发辅助水源已为各国最常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长期性限制因素的制约,除人口问题外,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始终是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一、我国自然资源特点1.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按自然资源总量的综合排序,我国居世界第四位。其中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大物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一些资源储量处于世界的前端,而恰恰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我们在探测考察时,常常能够发现大量的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等等。但是一到应用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使资源利用量远超于一般国家,致使中国即是能源占有大国,也是能源使用消耗大国。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资源和技术的需求量都特别大,因此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和经济收益稳定增长。但是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力和土地的破坏程度相当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