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强调诗歌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强调多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各学段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优秀古诗文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抛开"学习生字词"不谈):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二是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即:低、中年级"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基础性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是发展性目标,在目标的达成上允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不追求绝对的同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还具体规定每个学段的背诵篇数和诵读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仅如此,《语文课程标准》还专门附录了小学阶段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  相似文献   

6.
陈静如 《广西教育》2012,(30):37-38
诗歌字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诵诗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更是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诵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且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便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7.
<正>古典诗词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体验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中分别指出:学生必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等。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不少短小精悍的古诗。在古诗的教学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进入情境,获得审美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三个学段的诗文诵读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具体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相似文献   

11.
于晓彦 《甘肃教育》2014,(23):119-11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当一个人面对人类最宝贵的作品沉醉不已的时候,诗意的生活也就向他拉开了帷幕。《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诵读"的目标提出了三个层次: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祖国山河的美好,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本学段学习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及"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邱岑 《现代教学》2016,(Z1):94-95
【案例背景】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认为,要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提高写作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等"。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大部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既有文化传承,也有育人元素。2022年版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学习“言”,了解独特的语言形式与语言意思,又要走向“象”,理解文言文描述的儿童生活与哲理故事,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第二学段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现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小学第三学段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承担着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当前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提高方法。经过多年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情景切入法、内容讲解法、以画品诗法、课堂表演法和模拟创作法,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注重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要求一以贯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谈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通过“诵读”来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语言材料,体味内容,培养语感。《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特别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且阶段目标中也有规定,每学年至少应背诵25—30篇(段)优秀诗文”,可见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诵读,我觉得应从以下入手。一、注重方法,指导朗读诵读是重要的,但一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体验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中分别指出:学生必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等。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古典诗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古典诗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每一首古典诗词,我都要根据古典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蕴想方设法创设一种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或者播放一首雅乐,或者播放一段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古典诗词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引导学生快速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唤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鲜活、精彩的古典诗教学课堂。比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上课伊始,我便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精美的《旅游中国·魅力庐山》风光片供学生欣赏。学生听到画面中儿童深情诵读《题西林壁》的声音和名家饱含激情的解说,看到画面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缭绕时,对庐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全身心地沉入《题西林壁》中所描绘的庐山美景之中。随后,我便以班得瑞的名曲《安妮的仙境》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摇头晃脑地高声诵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我无需担心学生对诗歌所营造的和谐、美丽意境的情感体验了。  相似文献   

20.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