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用光影     
作为一幅在入党宣誓仪式现场拍摄的照片,此作在全景式展现仪式的庄严肃穆之外,巧妙地利用现场的光影效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致的画面。从宣誓者的侧后方拍摄,既可以突出党旗这个必备的环境要素,又能将宣誓者高举的右  相似文献   

2.
杜鸣 《新闻窗》2008,(3):78-79
新闻图片是一种视觉新闻,也是比较直观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要表述的新闻信息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则把摄影记者所捕捉到的新闻信息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下媒体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多重复杂状态下的业态竞争,  相似文献   

3.
金衣 《军事记者》2006,(11):I0002-I0002
《黑夜,战鹰起航》这幅摄影作品,充满动感之美。作者充分运用直升机的前灯、尾灯、螺旋桨灯的光线,经过长时间爆光,勾勒出一道道弧线,给作品增加了神秘色彩。它以光与影的变幻交织创造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以动与静的对比映衬带来动地撼天的视觉冲击;以虚与实的层叠错落创造内涵丰富的画面构成。整幅作品从技巧、光线到色彩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同时,又让读者看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风貌。拍摄这样的作品,需要摄影者深入基层火热的军营,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捕捉美,从观念、思维到表现形式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光影迷离中的动感之美@金衣…  相似文献   

4.
图片无声胜有声。客观上,新闻图片虽然有形无声,但当你感受到图片中的震撼力时,浓烈的现场气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新闻现场,加上大脑对图片的深刻理解,听觉受视觉刺激的感应,  相似文献   

5.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6.
周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67-167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呢?美国著名图片编辑、《棕榈海滩报》副总编马克·艾德尔森(Mark Edi son)认为:“好的照片能穿透事物的表面现象,把读者带到所报道事件的背后,能在情感上更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在对照片有更强烈感应的同时,又接受了丰富的信息,能让读者感到也在现场,而不仅仅是在看照片,或者是通过照片观察事物。”可惜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些画面结构散乱、呆板、司空见惯等的摄影图片。新闻图片“视觉语言化”难点重重。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以来,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的新闻是接二连三,如“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还有“华南虎”、“藏羚羊”照片,等等,网络图片新闻可谓是热闹非凡,经久不息、有的还演变成了重大的网络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现场的惨况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以其较强的现场感,短小精悍的篇幅在新闻报道中颇受青睐,而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运用"特写"手法,则因为使新闻作品有了让人一目了然的视觉冲击力和较强的情绪感染力,更加"生机盎然",能够迅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新闻摄影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徐湛  郑欣 《新闻界》2013,(6):29-37
本研究通过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内371幅新闻图片的分析,探讨了国家意识形态控制下的大众媒介构建的农民工形象如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大众媒体如何通过新闻图片塑造农民工形象等等。研究表明,主流媒体对该群体的塑造都为积极、正面、乐观的形象,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关注的领域及报道形式都在逐渐多元化,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对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照片画面的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版面编辑如何运用好图片  相似文献   

12.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是反映正在发生中的新闻事件的瞬间视觉新闻。由于受新闻现场的条件制约,拍摄者往往难以把新闻现场完美地表现出来。怎样弥补这一缺憾?需要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二次再加工,通过艺术地剪裁来弥补视觉新闻的“先天不足”。剪裁图片,不是简单地将图片切割,而是通过二次再构图,对画面的主题、视觉点进行再提炼。在整个编辑流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频繁更新换代,拍摄技术的变化也日趋活跃,带给受众以丰富多彩的视角感受与情感体验。就新闻照片而言,其拍摄视角的变换,会直接影响到所呈现出的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闻照片拍摄视角不同对其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的摄影角度形成的视觉画面是千差万别的,产生的摄影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新闻摄影记者角度的选择对新闻摄影采访有很大的作用,摄影记者也非常重视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能够突出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能弱化对新闻的表现效果。角度的变化不仅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还能对读者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说角度的运用不只是画面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新闻图片拍摄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幅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对舆论引导的作用不可低估,而能产生视觉冲击力的途径很多,譬如新鲜的拍摄内容,或者恰当的形式运用.  相似文献   

17.
延婿在2011年第23期《新闻爱好者》中刊文认为,摄影记者要在多重竞争中求得生存.让自己的新闻图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信息含量的大小。利用新闻现场与画面主旨相关的一切视觉元素,可以使画面的影像结构变得丰厚。这就要求摄影者在事发地冷静地审视各种影像符号.用“时空选择”和“视角选择”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获得“有效空间”。  相似文献   

18.
翻看多年来的大连日报,可以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新闻摄影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是最深刻的,它明显又真实地印证了改革开放给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人们吃、住、行方面的明显改变。仅从穿戴上就有充分的体现,如在街上如果看到留着长头发、穿着喇叭裤的青年,那便是最赶时髦的行头了。  相似文献   

19.
李燕飞 《青年记者》2012,(20):39-40
如果说在胶片摄影时代,图像就是真相(起码是画面内容的真实)的话,那么在数字摄影时代,影像可以不依赖客观实体而存在,大量虚构的而非现实本身的影像充斥媒介,图像真实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新闻图片所具备的"眼见为实"的功能在数字化的冲击下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