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李鹏同志又进一步指出:“现在我国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这一论述,不仅确立了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对如何发展成人教育,发挥成人教育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兵团的成人教育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自治区、全国成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但是,由于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兵团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它主要为兵团经济建设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为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目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4.
提高体育能力,培养锻炼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把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和“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作为改革的方向。以增强体质为出发点,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精辟地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经济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需要。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间的经济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此竞争中的胜利者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许多国家把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定位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适应国际信息化的需要上。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同样也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人才开发。即综合国力的提高,必须重视和加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也就产生了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7.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基石,素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含金量最大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  相似文献   

9.
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对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人才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健全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其中任何一项被忽视,都会影响其他各方面仍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不利于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以适应我国当前和世界未来形势的需要,这不仅是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必须探索的问题,更是普通高等教育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培养21世纪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能 ;它是以其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 ,因此 ,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 ,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战略、指导方针和许多具体重大的政策措施。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发展很不平衡。这就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将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培养的人才要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中的经济职能。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体育院校,应该办成既是教育实体,又是经济实体;既要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社会主义的通才。使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使体育教育的要求与社会改革中对人才需求由数量方面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相协调,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跨世纪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为此,必须建立高等体育院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和体制。这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和完善的出发点,也是考虑跨世纪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结构层面,指出并论述了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键。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和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紧紧围绕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目标进行的。我国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因此,现代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体质和和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体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了,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基础教育,能够大大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量实用人才。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英语素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