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映勒 《科技文萃》2001,(2):172-176
一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表明,截止到同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每年预计出生1200万到1300万,增殖率为2%。就中国的现状,以当时的水平条件,这种普查结果是采取抽样调查,即按照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这种方法得出的数字很难说是准确的。 但是人口的增多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年过七旬的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马寅初,首先对这种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怀疑,他在全国各地经过几次考察后发现,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统计的数字,有些地方的人口增殖率甚至突破3%。马寅初认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人口的无限制发展,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图之。” 马寅初在以后的许多场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对人口无限增多的担忧。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和政务委员邵力子提出:“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富强。”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人口进入50亿之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倡仪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世界50亿人口日之时,适逢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发表30周年,我们重温这篇论著,评述它的深远意义和艰难历程,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显然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一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县人,清末赴美学习,历有七年,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担任北大经济系教授,于课余之暇,与全国财经界名流组织“中国经济学社”,研讨中国现状,探索救国道路。十年  相似文献   

3.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但是人们往往只是将他与计划生育政策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误解他的思想。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的一个基本主张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体现了马寅初忧国忧民,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3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提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很多师生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现补  相似文献   

6.
笔者将这两位古今人物联系起来,主要是因为在马尔萨斯发表《人口原理》的前后约180年,他俩都分别提出过有关控制人口的妙论。 1798年,马尔萨斯匿名出版了《人口原理》,认为“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条件下,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加”; “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因此,人口必定发生过剩现象。只有贫困和罪恶(包括战争和瘟疫),道德抑制(包括禁欲,无力赡养子女的劳动者不得结婚等),“才能使两者恢复平衡”。马氏的“平衡”论,因成为殖民主义者发动战争的依据而臭名远扬,但仅就马氏的“级数率”说而言。却并未全错、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看到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劣,对青年影响很大,在李大钊的协助下,于1918年1月19日发起成立北京大学进德会,自称会长。该会订有八条戒规:一不嫖,二不赌,三不娶妾,四不做官,五不做议员,六不吸烟,七不饮酒,八不食肉。其中不嫖、不赌、不娶...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优秀教师,陵县神头镇东街小学教师任传慧同志,多年来勤勤恳恳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以取得如此殊荣,除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外,《山东教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自己常说:“我凭《山东教育》成功。” 多年来,任老师持之以恒地学、用《山东教育》。每期《山东教育》他必通读、剪贴,已积累了1800余篇,分11类装在各个资料袋中,每袋都有目录。全镇、全县许多教师遇到疑难问题,都能从他的资料中找到有理有据的答案。 他在《山东教育》有关自制教具的文章的启发下,自制了266件教具。还组织学生自制学具800余件。这套教具除能作小学自然一至六册课本  相似文献   

9.
文森特·凡高的《向日葵》既是自然的真实写照,又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不仅融集了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了画家对生命的激情体验与永久颂扬,成为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静物画。《向日葵》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影响,注意提高色彩的明度、强度和张力.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把油画中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主义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于14世纪元明之际在中华大地横空出世,闪亮登场,六百年来,世代风行,深受人民喜爱,几近妇孺皆知。那么,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百年历史,以三国时代各个政治集团奋发图强、问鼎逐鹿的军事斗争为中心,同时全方位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全书结构恢弘,气势磅礴,内容丰赡。所以要概括它的主题其实并不容易,历代读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一部歌颂英雄人物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诗史”,…  相似文献   

11.
12.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13.
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早在圣保罗唱诗班学校求学时,就创办和编辑了《唱诗班歌手杂志》。十七岁起在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当办事员,终日奔忙于繁杂事务之中,一干就是十九年.190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童年之歌》出版.由于他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的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散文集幻想作品《亨利·布罗肯》(1904)和《诗集》(1906)得到众人赏识,1908年他获得了一笔津贴,得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德拉·梅尔是一位多产抒情诗人和小说家。他才思敏捷,精力旺盛,直到晚年还源源不断发表新作,在他七十三岁高龄时,还出版了探索人生之路的长诗《旅行者》(1946),深获胜誉.德拉·梅尔之所以能在当代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完全归功于他那不可多得的、非凡超群的艺术才华。权威性的《朗曼英国文学指南》①说他的诗“韵律和遣词之优美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诗歌精品的典范。而在表达飘渺忽逝的神秘感受所处的幽静气氛塑造上独具匠心”。《聆听者》(TheListeners,1912)是诗人一举成名的佳篇,历来为西方诗歌选家收集。作为诗人德拉·梅尔的代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文言小说自唐代传奇以后,长期处于衰落状态;白话小说于明末《三言》《二拍》之后,虽有十余种集子传世,但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水平,大都庸朽颓堕。唯在清朝初期,奇峰突起,诞生了一部永耀艺术之光的杰作——《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5.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是西方男性笔下少有的一个正面女主人公形象.从此著作问世以来,许多评论者和读者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文学评论家曾用女权主义观点,精神分析理论,新批评主义观点来解析这部历世之作.本文将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霍桑笔下的白兰--一位探求者,并更好地解读红字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
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最近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且任命马老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人们期望这位经历了几个朝代、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以他丰富的经验和精深的学识,为新长征做出有益的贡献。马寅初先生生于一八八二年,早年曾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九一六年,三十五岁的青年学者满怀着救祖国、要富强的抱负回到祖国,迎接他的却是军阀的混乱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马寅初先生拒绝了军阀、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启蒙》2009,(9):54-55
马寅初出生在浙江嵊县(现嵊州市)浦口镇。他的父亲马棣生是个小酒店的老板。马寅初天生聪慧,父亲就希望他继承家业,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学做生意。但马寅初并不领情,执意上学,而且想去上海那种大城市去读书。为此,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和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相似文献   

18.
杀前后的日记信函照片和其它资料形成了二千四百六十余页的︽拉贝日记︾日记记载的时间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九日至次年二月二十八日这份日记对证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罪恶与血腥无疑是最有力的拉贝去世后拉贝的儿子把这本日记放到了地窖里珍藏起来...  相似文献   

19.
回到了故乡宁化,是一片片的稻田和菊花。乾隆十年(1745年),也是黄慎从扬州回到宁化的第10个年头。这一年,他59岁。春天,黄慎在宁化饮经书屋作《骑驴踏雪图》,画了12开的花卉册页。到处是天高地远的菊花,他又画了这幅《采菊图》。《采菊图》不设背景,构图简洁奇特。画面为一老翁。人物占画右下角,重心倾斜,造成险奇之势,而画家以左上角题跋破之。黄慎的  相似文献   

20.
赵明诚用一生的精力收集、编录和考证金石碑刻 ,写成《金石录》一书。《金石录》题跋强调金石补经证史之功用 ,如证史之误、补史之阙、纠史之妄、考察典制 ,大大丰富了史料来源。赵明诚《金石录》金石证史 ,能够客观公正 ,唯实是从 ,进而考史论史 ,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