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芬奇没有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他竟然用自己的绘画说出了《道德经》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
试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可借鉴《道德经》的管理思想,以确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与"德",树立人本思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无为而治"和"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德经》中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正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实呢?专家表示: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最美是崀山     
正"一封家书落下相思泪,谁用绿色画下你的美,梦里我把月亮摘下送你做宝贝,那辽阔的豪情打开我心扉。"每逢听到这首《歌在飞》,我便想起我的故乡——崀山。崀山坐落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相传舜帝南巡时发现了这座山林,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因此得名。崀山虽没有北国大都市那般繁华富丽,也没有江南水乡那样温婉多情,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风姿与韵味。从八角寨顶俯瞰崀山,群峰耸立在飘渺的云雾中,似骏马奔驰,鲸鱼闹海,波澜壮阔,蔚为大观。巍峨的骆驼峰如一匹雄壮的骆驼沉睡在这醉人的青山绿水间。它的两座小山峰恰似骆驼的两个驼峰,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5.
正老子在《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一直推崇将"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作为处身立世的准则,力求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包容,造福万物。时至今日,在美丽  相似文献   

6.
<正>果壳中的宇宙,它的隐喻是多重的。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我们的复仇王子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而化用这句"戏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将《果壳中的宇宙》推向世人面前。这本书是霍金在继宇宙学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后的又一力作。其主题依旧是宇宙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前沿概念。但相较于在世界  相似文献   

7.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最基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思想的共同特点。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起源,它虽无一处直接谈艺术,但其。瞎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却对后世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这一美学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用简练玄奥的语言表述了他的思想,而这也是老子存在身份的唯一可靠依据,本文从《道德经》中分析出老子立言、行道、传教的言说身份,并以此角度来归纳解析老子哲学的具体内容,以求在此切入点对《道德经》有一完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当你想说一个词时,却突然发现自己想不起来它完整的表述,即便你确信自己知道它,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借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喜剧场景,仿佛你想说"马冬梅",可脑海里却是"马冬什么",或者"什么冬梅",或者"马什么梅"。相信这样的现象,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心理学领域它被称为"舌尖现象"。该如何定义"舌尖现象"这种状态呢?假如无法想起某个你要说的词语,但是觉得自己知道它,并且感觉它就在自己嘴边,而且可能很快就会想起来,这就说明你正处在"舌尖现象"的状态。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状态,在你舌尖打转的词语仿佛成了薛定谔的猫,你既"知道"它,又"不知道"它。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舌尖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越过"花甲",特别是过了"古稀",我似乎越来越喜欢用"一"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怀念《红旗》杂志总编熊复老师的文章,题目叫做《一个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之后我又写了用"一"打头的两篇序,一篇是吴宪鸿的《故园风》序:《一个崭新的创意》,一篇是程瑞嘉的《数星星的老人》序:《一部基层人物谱》。不久前我用"一"打头写了一篇纪念《歙县文艺》出刊200期的文章:《一个编辑的琐忆》,前些天我为庄一心的文集《空山竹语》写序,又用"一"打头:《一个"静"字成就一部书》。今天方鸿惟发来一部书稿《走山》,嘱我为它写序,读着读着,脑里忽然冒出一句话:"一部抗击地质灾害的歌曲。"谢天谢地!不用我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都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见新颖"呢?在此,我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整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对"文见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何芳 《科教文汇》2012,(23):133-134
本文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核心概念出发,以《道德经》两英译本为例,将译者视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外译者英译《道德经》时的不同理解进行客观的、合理的梳理,并肯定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理论对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色彩是人的视觉感受。只要有光、有物,你就能通过眼睛发现色彩。经由色彩,人们又能进一步联想到冷暖、强弱、刚柔,感受到不同的性格、民族、文化等。中国传统色彩更是缤纷绚丽,意境优美,文化寓意深厚。《道德经》第十二章有云:"五色令人目盲。"《孙子兵法·势篇》也有关于五色的记载:"色不过五,五色之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都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见新颖"呢?在此,我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整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对"文见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这为管理者,特别是处于变革中的农业企业管理者指明了方向: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继而突破自己,实现卓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展示了《道德经》俄译本出现的路径,阐述其在异域传播中对异质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语境"中被或接纳或排斥的情况。《道德经》俄译本的出现和对其多种翻译、注释、解读和接纳,反映出不同文化间"异则相生,同则不继"的思想,尝试揭示两种文化中民族精神世界所存在的共性,探究在俄罗斯"无为无不为"的和谐性对二元对立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可谓比喻辞格的"百科全书",文中的各类比喻一应俱全,新颖奇特、幽默风趣、含义深邃。比喻是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它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它以外在的多种类型和结构形式,把内在的作者的体验和情感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围城》的文艺表现力也就是以此更为突出。参考以前《围城》的比喻研究者和修辞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比喻辞格在《围城》中应用的归纳和理解,在这里对其中的比喻类型及语法结构形式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斌 《今日科苑》2009,(22):150-150
本文将《道德经》分为"论道体、论道之理、论修道、论事理、论治国用兵、论处世及修养"六个范畴,并对每一个范畴进行总体的研究及把握。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得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清晰透彻,从而也使得《道德经》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后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的一股颇具争议的政治理论、哲学思潮。拉克劳、墨菲在其著作《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中明确提出自己的理论是"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称自己是"后马克思主义者",这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近年来,它在国内持续引发广泛关注,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阐述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