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在课堂"过度"使用手机现象日趋严重,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必须加以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00名大学生展开随机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目的、动机以及对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结果表明,91%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53.8%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和聊天,46.2%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查阅资料和辅助课堂记录。分析原因发现,21%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源于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严格,31%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源于不良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差,1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归纳分析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从改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强化学生思想教育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39):147-148
目的:了解当前山东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状况,探讨因为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面向在校大学生,采取"非导向性、方便和简明可行"原则,编制问卷,搭建IIS服务器,使用网络化问卷的方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使用卡方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长、最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学院67%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达到或超过3个小时,且用手机的最晚时段对学生的睡眠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导致47%的学生反映睡眠不够。36%的学生自我评价依赖手机,3年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尤其明显。83%的同学反映身边同学有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对策:建议征求学生对课堂意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使用手机,严格要求。辩证而且全面看待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发挥手机在党建、创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时代,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渗入每个人的生活。手机报以其丰富快捷的信息、随时随地的特点赢得广大手机用户,特别是年轻人的普遍欢迎。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大部分都已经拥有手机,虽然很多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学生携带手机已是不争事实。为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笔者尝试为学生编辑、发送免费"地理手机报"。一、"地理手机报"的操作使用目前,主要利用学校的家校联系平台——"校信通",通过电脑向手机用户发送免费短信。具体操作过程:先登录"校信通"平台,设立新"班级",录入学生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强大,手机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为班级管理的焦点问题。斗智斗勇、以理服人是班主任打赢班级"手机战争"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手机功能具有多元性。对于高中生而言,手机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学校担心学生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习,于是禁止携带手机进校园。学校采取"一刀切"之方法不可行,如何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才是新命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靖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张菁 《中国教师》2012,(1):20-21
<正>"学校禁止学生用手机,若违规即被开除",类似的近乎苛刻的"霸王条款"引起了一片争议,有的支持学校禁止学生用手机的做法,有的则对学校的做法"拍砖"。究竟学生该不该在校园中使用手机,对"违规"带手机到学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逾矩",我们习惯于以各种禁令性校规"堵了西墙再堵东墙",特别迷信和依赖用禁令性校规控制学生,控制学生的程度越好,就被认为学校德育工作越成功。曾有一段时间,我校学生在校园里随意、随性使用手机的现象较普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颇有微词。为了在师生面前表达要彻底治理手机问题的决心,学校责成德育处草拟并实施如下"手机禁令"。1.禁止在校园里的任何地方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排异反应",有必要引入新媒体技术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案,手机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运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台宽、实效性强以及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三个方面的优势,也存在实效减损、价值偏离、信息污染、适应不能及手机依赖等五个方面的弊端。本研究认为,实现思政教育媒介"新老结合"、加强手机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监管、深化学生的信息法制教育、强化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学生的手机安全与健康使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手机网络交流平台"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手机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说明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便利性,然后分析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优化建议,包括教师要针对不当使用手机"了解诱因,就因施策";学校要建立管理制度并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合理使用或远离手机;家长要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社会各界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93):158-159
当今中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危害了身心健康,因此给校园手机立规矩,让学生合理限时使用手机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手机,并进行适当监管,让学生学会合理限时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作为一种全新的通讯工具迅速抢占市场,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之一。它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并且通过相关调查表明,手机的使用正朝着低龄化的趋势发展,它也逐渐开始走入中职学生的生活,更多的学生将使用手机当成当下一种时髦,而手机中更为丰富的软件功能也使学生对此更为着迷。就某些中职学校的班级而言,手机使用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对此,我们不否认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但是很多学生太过沉溺于手机娱乐,从而对学习成绩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弊大于利。本文围绕"控制中职生沉溺手机的有效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师一般采取没收学生手机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这引发了很多问题。认为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不具有正当性;学校没收学生手机没有违反民法和教育法律,没有侵犯学生的通讯自由权;学校没收的学生手机属于临时占有,没有最终处置权。建议学校制定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与家长签订手机管理协议;教师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使用手机;学校没收学生手机后,应当着学生面将手机封存,避免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并妥善保管,及时返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和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我校原"校园一卡通系统"升级为"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利用EXCEL中的小函数,快速巧妙地完成了校园手机一卡通系统新生信息的录入,保证学生使用卡钱包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采用自编手机使用情况问题、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对155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量。运用t检验、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女生使用手机上网较男生多,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比初中生显著增加,文科生较理科生使用手机上网行为显著提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作用于手机上网行为。结论: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主观幸福感与一般青少年一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短信服务和各种功能的日渐完善,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信工具。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升高,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大。中小学校园"拇指族"种种乱象初探主要针对中小学校园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分析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职校园里,学生基本人人有手机,很多学生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使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因此,预防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当务之急。学生在上课时几乎人人都携带手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并不可取,强制学生上课关机效果也并不好。只有任课教师正视现实,因势利导,开发手机中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上的"低头族"较为普遍,通过对某高职院校384名在校生的调查,分别就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时间、用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41%的高职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授课效果。针对这种手机依赖现象,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缓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手机已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有的学生自律意识较差,不能控制好使用时间,甚至在上课时玩手机,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秩序。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作为班主任,是以生为本,多与家长、学生联系沟通,宜疏不宜堵,以平等、博爱之怀,用"爱满天下"之心,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份尊重,通过有效教育,认真总结,分析思考,使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年度词组】年度挨踢:重度手机上瘾者来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文章,原文标题"手机的温柔陷阱:你手机上瘾了吗?"。文章援引美国马里兰大学新近以"无设备世界"为主题的一项研究结果,描述"重度手机上瘾症"患者的沉迷与疯狂。这项研究"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