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著导读中存在着一些现象:老师以开列书目和讲名著内容代替“导”,或导而不评,学生以做练习题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代替“读”,或读而不化,这都导致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运用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全面地﹒辩证地、系统地构建名著导读的综合体系,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2.
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去阅读,往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老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其实,在教学时教师只要“懒”那么一点点,对学生多点刺激、多点激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陈淑员 《广西教育》2012,(17):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文本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构建"生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常态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阅读教学中的问题1."越俎代疱"解析式教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追求讲深讲透,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的体验与解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没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无法实现独立自主地阅读与鉴赏。2."以练代读"应考式教学。把阅读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经典文本变成了一个个训练题目,用训练代替阅读、鉴赏。如果想让学生不喜欢语文,有一个最简单  相似文献   

5.
徐志伟 《湖南教育》2003,(21):36-36
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五花八门,不计其数。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是谁在读书,谁在思考。那种以参考书代替阅读,以老师的现成的结论代替阅读,以填空、简答等考试形式代替阅读,以他人的体会代替阅读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还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回归阅读文本、进入作者心灵的阅读。它不是“雷阵雨”式的热闹和表面化,而应该是“春风化雨”式的浸入和滋润。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用图画代替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学生不喜欢枯燥的阅读课,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绘本融入其中。绘本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降低学生的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7.
季冬梅 《学苑教育》2012,(19):19-19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变“教师独白、学生独听”为“生本对话”形成情感与情感的融合、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对话,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严重匮乏,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个性化的思考、选择、质疑、积累、表达,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发展和张扬。一、个性化的思考一位教师在教《成语故事三则》一课时,问学生“: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会吹竽的人也混在会吹竽的里面吹“”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充数”……老师都说不正确,叫了好多学生,最后有一个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成语词典上的意思,老师这才松了口气。在这样的例子中,…  相似文献   

12.
杨利 《考试周刊》2011,(4):68-69
本文通过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极大影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完全代替学生的情感认知,而要强化并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引导并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很多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时往往不自觉地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甚至在教学设计时忽略学生的个体需要,导致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无法实现,违背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下面就《戒烟》这一课例具体阐述我的思考。课程开始老师引导学生由标题入手推测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由于学生事先没有预习文章,所以问题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在观察学生的"本我"中扩充内容案例描述课程伊始,闫老师从跟学生聊童年趣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眉飞色舞地交流着童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陈丹  钱月珍 《考试周刊》2007,(11):103-10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为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就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拔,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个性化阅读呢?本文作者认为可运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读促悟,在恰当之时由老师点拨,最后由学生总结,从而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相似文献   

19.
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过程、全方位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语文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在班上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既营造了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又使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亲子阅读”活动就是教师每周向全班同学提供一篇文质俱美的文章,让学生回家和父母共同阅读,反复讨论,分别在《亲子阅读记录本》上写上各自的体会。记录本带回学校,老师批阅后,学生再写出自己的体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心得,达到亲子互动,平等对待,共同提升人格的目的。■一、“亲子阅读”的实践原则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