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丽 《考试周刊》2009,(33):5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正冰心曾说过:语文是所有学科之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不信,你看,街角、商店、标语……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大到世界宣言、联合公报,小到据理力争、窃窃私语。可以说,生活是语文的起点,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生活有到宽,语文就有多大。我们教语文其实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中,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咸高军 《辅导员》2009,(7):39-39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语文教学与生活中的结合点,让生活化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中,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突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壤,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生体验的浓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新课标大力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的内容多,但它的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而忽略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我们认为课堂系统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固然重要,但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课外阅读的体验。则是走向生活的第一步。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最有利于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让学习更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这种生活的体验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开发生活化校本课程不但丰富了学校课程,使学校课程多元化,还为学生体验自然、体验家庭生活、体验社会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就语文教学中,如何紧密联系生活浅谈我的看法。一、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的确,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系统,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的确,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系统,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