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作文》2007,(3)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邓晓敏 《考试周刊》2014,(62):49-50
<正>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一些学生仍谈作文色变,对作文望而生畏。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学生的共同感慨,作文之难,已经成为他们攀登学习高峰的拦路虎。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他们在作文教学中费力不讨好并且收效甚微,作文之难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心中的"痛"。究其原因,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影响了作文教学成效。作为语文老师,与其大费周章地教给学生繁多  相似文献   

3.
作文原本是学生跳动的生命,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沟通。而纵观当下的学生作文,却很难寻觅到为之动情的生命律动。作文已不再是表达生命的需要,"分数"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作文也不再是抒发真情的载体,"套路"成了作文教学的指导准则。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不少教师苦口婆心地让学生背"满分作文"。而在这种功利的环境中,学生们也很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的"重灾区",而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写日记之"得"与教师对学生写日记之"导"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今的初中作文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作文教学比之阅读、说话等教学存在问题较多,所以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批改为苦差。分析原因,这是"封闭"作文教学所造成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爱上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开放学生作文环境。  相似文献   

7.
作文修改至关重要!但如何修改,却成为作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辛辛苦苦改作文,学生马马虎虎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写作能力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学生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作文就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转变观念,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如何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令许多师生苦恼的难点。每提到作文,学生难、教师苦。学生难,难在"无材可取、无话可说、无情可发",难以下笔;教师苦,苦在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枯燥乏味",苦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方。于是,作文教学便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那么,面对这一难题,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好呢?一、抓好入门,激情引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千百年来深受重视,长期教学实践无疑为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作文教学至今仍徘徊于低谷。不少学生缺乏对作文的兴趣,写不好作文。同时,作文批改占去了教师的大量工作时间,概言之,学生作文难、教师批改难。究其根本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当前作文教学学生学习作文多为单兵作战的缘故,采取"团队作文"的教学组织形式,似乎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作文定义"这一问题,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以下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经过自身探索后得到的一些想法。一、作文定义研究之必要性作文概念都不知道,教师如何教作文?学生如何写作文?中考、高考阅卷教师又该如何评判作文?教师教作文时是心中无数的,学生写作文时也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到棘手的方面,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用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观察一切能观察之事物,挖掘可写之素材,同时还要追求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突破过去刻板的作文教学方式,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一、解放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追求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就必须将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想"为主体。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14.
刘婷 《考试周刊》2013,(27):48-48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教师教学时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如此,习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工夫。"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因此,要让学生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来说都是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之源,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成品化,结构模式化,人物事件虚构化,学生厌倦作文,更加谈不上写好作文了。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有效观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蒋利桔 《教师》2013,(28):6-7
一、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作文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如果教师不多花点心思在作文课上,往往会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也导致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反观教师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沿袭着一套陈腐的教学模式:题目教师出,思路教师拟,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教师包揽一切,学生消极应付,视作文为最苦最难的差事,形成“学生给老师写”作文的被动局面。那么该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自主地写作、改作,使学生走出写作的低谷,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一对一的作文训练形式,这样做是能收到一些效果,但只采用单一的训练形式,教学实施受限制,作文成效不高。笔者采用"作文分组接写"的作文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分组接写、合作交流的趣味性——下笔之趣,交流之趣,成长之趣。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握"范评—互评—点评—修改—分享"的作文评改程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能减轻教师评改作文的负担,还能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一、在范评中习得修改方法教师先把一篇中下水平的学生习作投影出来或抄在黑板上,接下来就可以给学生示范评改作文了。  相似文献   

20.
薛峰 《文教资料》2012,(2):47-48
小学生感到作文难,语文教师感到作文教学难,这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打破现状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了解学生作文动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教学要重视计划训练,形成序列性、系统性。训练作文教学,计划是前提,训练是关键,计划要在"察儿童之能力"的基础上制订,训练以"行基本之练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这样,作文难的状况一定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