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之友》2013,(6):54-54
一位博士到一家企业去面试。面试官问他:“你什么学历?”博士答:“我有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接着问他:“你懂外语吗?”博士答:“我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对俄语也有一定的研究。”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又问:“你有过工作经历吗?”  相似文献   

2.
“你也知道,面试者中学历最低的人就是你。那我就不绕圈子了,请给我一个理由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学历最低的你。”如果有一天面试官这么问你,你会怎么回答?你会说:我比任何人都有热情?还是说我会比任何人都努力呢?我也被面试官这样问过,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压迫式面试。  相似文献   

3.
<正>周六下午带偶得出去玩,他不肯,说:"我正忙呢!"问他忙什么,他答:"我们班建立了一个小苹果群,同学们在抢红包。我们有个规定,抢到钱最多的人,发下一个红包。妈妈,我好幸运!我好几次都是第二名!有一次我就很倒霉,抢了个第一名,害得我要发红包了。我发了个1块的,他们都不满意,我只好又补了9块。"我问偶得:"你赚到钱了吗?"偶得很高兴:"赚到了!我一个下午都赚快20块了!"我笑笑,说:"你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什么     
课程一词,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若问问这东西究竟是什么,还未必能明向地回答.例如,我们常说教育,可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就不是都能说清楚的.又例如,我们一辈子做人,可是"人是什么"的问题真的不容易回答.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2,(1):18
"李康来坚强,什么事情都不放弃。他很聪明,比我们都乐观、积极。"———同学黄兰清"你又流鼻涕了,天冷了,明天多穿点吧。"12岁的黄兰清帮同学李康来边擦去鼻涕边嘱咐说。天气突变,李康来有点感冒,他的同学兼"拐杖"依旧搀扶着他。爱心喂饭、擦口水同学不嫌烦  相似文献   

6.
“盼盼,你还记得去年的今天我们做过什么吗?”妈妈一边干活,一边问。这可难倒了盼盼同学,都过去这么久了,怎么还会记得呢!于是盼盼就摇()了摇头。妈妈过来摸摸他的头,说:“盼盼,只要你写日记,就会记得了!”可是,盼盼都还不知道什么是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什么是日记  相似文献   

7.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8.
活人的蒌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他是男性。其实我刚见到他的时候,曾经隐晦地问过这个问题,他很爽快地说"喳喳"。我没有听懂,又问你在这里做什么,他歪着头斜着眼说"唧唧"。这句话我懂了,他是说他从树上掉下来了。我没有往下问你为什么不飞回去,因为我看见了他的眼神。  相似文献   

10.
忍不住了     
<正>有一次,我帮某大企业老板过滤人才,到了当天下午时,已经面试过十几个应征者。这些应征者都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家世背景也不错,言谈间都很有自信。由于这次找的储备干部未来要掌管上亿元的资产,因此老板特意向我请教:如何从这些人才中看出他们未来的潜力?我回答:"自律。"他愣了一下,我又说了一次:"是的,只有这两个字。"他又问:"如何从短短的面试中看出端倪?"我说:"第一,不要听他们说什么。好听的话人人会说,要看他们的衣角是否有褶皱,指甲是否干净,发型和鞋子是否用心整理过。  相似文献   

11.
重要的是心境凡夫苏格拉底还是单身,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很快乐。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相似文献   

12.
指甲长长了要剪,流了鼻涕要擦,早晚要刷牙……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这些必要的身体清理,小孩子也不例外。也许您要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很不喜欢我帮他剪指甲,也很不喜欢我帮他擦鼻涕呢?”让我来告诉您,那是因为您用的手法让他很不舒服。怎么办?不用急,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婴幼儿专用身体清理工具,让我们看一看,这些产品有什么新颖之处。  相似文献   

13.
第一天放学回家,他就向父母抱怨说,这里的同学一点也不真诚友好,又小气又抠门,问他们借点东西也不肯借,班上的同学好像都不喜欢他。末了,他又说,想转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父亲听完了他的埋怨,没有说话。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后,父亲对他说:"跟我来。"说着,父亲就将他带到了院子中间一口老式的手压井旁。"老爸,来这里做什么呀?"他疑惑不解地问父亲。"你帮爸爸打一桶水上来。"父亲说着,将一  相似文献   

14.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看他是怎样移山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当他问大家:"山过来了吗?"朋友说:"没有啊!"于是,在期待中,很多人失望而归。过了一会,他又问:"山过来了吗?"回答的人依旧很失望,又有一部分人不等了。年轻人说:"和我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山脚下,这时,他回过头来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年轻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5.
我正在贺卡店挑选生日贺卡,走过来一位小伙子和我说起了话。"今年你送给父亲什么礼物?"他问我。"我父亲在1998年就去世了。"我说。他显然很尴尬,说:"哦,对不起。我只是随便问问。"然后继续他的话,"因为我总是很发愁,不知道给我父亲买些什么好。不是他应有尽有,而是无论给他买什么,到头来都是放进抽屉,一次他都不用。我怕在他死后,发现所有给他的礼物都还扔在那儿,连包装也没打开过。""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我回答,"以前每到父亲节,我们就带父亲到外面聚餐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有一位宗教改革家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他路过一个巨大的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带着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回答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  相似文献   

17.
田丽霞 《班主任》2014,(6):66-68
正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该说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七句话必须说。第一句话: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犯错之后,我们首先要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儿?"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其实很重要;它看似很简单,大家都在说,其实很多人经常忘记说。一般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很着急,甚至很气愤,于是就不问青红皂白,凭想当然去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的,否则他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否则老师不会处罚你。""一定是你在撒谎,他从来不撒谎。"……这种"连  相似文献   

18.
星期三上午,我刚下课回到办公室坐下,就看到初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很不高兴地进来,叹了口气说:“我班有个学生,学习一直很优秀,可这十几天什么都学不会,问也问不出名堂。只好请你来帮他啦。”我说:“好,你请他来吧。”  相似文献   

19.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20.
花开的声音     
<正>小女孩问:"花开会有声音吗?"老人说:"有声音的,花开的声音很好听。"小女孩问:"那什么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呢?"老人说:"幸福的人。"——节选自刘国芳微型小说《花开的声音》我忘了是哪次上作文课,老师让我们感受幸福。我怔了怔,便是长久的沉寂,我听见邻桌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可是,那些幸福发生得轰轰烈烈,让我觉得太不真实。此时,老师又发话了,他说让我们用白描、细描的方法,从质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