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生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件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借生日》。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只听说过借东西,谁听说过借生日?一连串的问题使孩子们急于想读读课文以解开心中的疑问。文章来源于生活,述说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孩子们较为熟悉。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学好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2.
片段1 师: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曾经出现过"卡夫卡热",时至今日卡夫卡仍然是在中国被谈论得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前一阶段,我们学过他的《变形记》,有同学介绍过他的《饥饿艺术家》,我们班里也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卡夫卡热".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骑桶者》.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1.尊重孩子们的已知,激发兴趣。《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古诗词的经验,也曾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然而,如何尊重孩子们的已知,引领孩子们联系实际在现实情境中解决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一步一步地"走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热爱文言文"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绿毛虫     
设计意图 一场雨过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户外的场地上游戏.孩子们无意间发现了草丛中有一只绿色的蝴蝶,急忙叫我将蝴蝶小心地捉住并养在自然角里……后来,孩子们围绕着蝴蝶讨论起来:它吃什么呀?它怎么不飞了,是受伤了吗?  相似文献   

5.
成语接龙     
正以前教一年级,我让孩子们背诵过《弟子规》,背诵过《中华字经》……但总感觉"不太合适"。《弟子规》有嫌陈腐《中华字经》有嫌难记……这次教一年级,我要"创造"自己的东西,适合一年级孩子们背诵的东西。识字学词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背诵点东西,不妨是字词方面的。背诵什么,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既学习了字词又背诵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1.尊重孩子们的已知,激发兴趣.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古诗词的经验,也曾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然而,如何尊重孩子们的已知,引领孩子们联系实际在现实情境中解决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一步一步地"走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热爱文言文"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在网上,我认识了一位外国老人,她叫伊瑞尼·阿达穆,住在遥远的塞浦路斯,70多岁。我很惊奇,一个外国老太太,怎么能用这么流利的中文跟我聊天?我问她:"您到过中国吗?"她飞快地用汉字回过来:"没有。"我说:"那您一定在当地的汉语专修学校学习过啦!"她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她告诉我,她的汉语是跟她的丈夫学的,她的丈夫是个华  相似文献   

8.
<正>望眼欲穿盼寒假,现在很多孩子们陷入假期审美疲劳中。今年你的寒假怎么过?下面我们一同来看一下外国孩子是如何度过寒假的。美国:假期只要放松就好美国学生寒假的"任务"主要就是"玩好"(引来中国孩子一片艳羡)。在美国家长看来,1~12岁的孩子可以少学些知识,但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分辨是非,而假期聚会和party就是一个训练与他人交往的好机会。因此,在美国学生们一般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班的习惯,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06,(5)
中国,对于外国朋友来说,是一个古老神秘、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国语言,对于外国朋友来说,也是一种深奥难懂、但有着无穷魅力的语言。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文当然也成为一股热潮。Carlo是一位意大利小伙子,对中文有着极大的兴趣。第二期杂志我们发表了他的《走向"文化自觉"》和《浅谈"语言障碍"》两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文化现象的敏锐看法和独特见解。这期的三篇文章阐述了他对学习语言的一些经验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聆听童言[案例]《借生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件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借生日》。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只听说过借东西,谁听说过借生日?一连串的问题使孩子们急于想读读课文以解开心中的疑问。文章来源于生活,述说的是家庭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经验"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数学学习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之一. 以《小小测量员》为例,看看四基该如何体现. 片断一:以活动唤醒孩子已有的经验 课始,我模拟表演一个笑话:"早晨,马小跳跑了2厘米长的马路,气喘吁吁地来到学校,坐在40米高的凳子上,翻出1分米厚的语文书,端端正正地放在8厘米高的课桌上准备上课."追问:"你们为什么笑?你闹过这样的笑话吗?"孩子们根据已有数学学习经验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教师的职责在于唤醒孩子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我以此唤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唤起了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必须的".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经验与情感铺垫.  相似文献   

12.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一级目标描述中就明确提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的要求,并在二级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分级标准中,分别都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外国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如:在教授SB 3 Module 9 Unit2《Happy Halloween!》一课时,我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本单元重要学习目标在于了解关于西方万圣节的文化,感受万圣节的气氛,其次才是单词以及常用句子的掌握.  相似文献   

13.
主持词春天来了,"快乐王"满面春风,跟大家一同感受"春意盎然"!春天一到,春游就成了队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辅导员们都在研究的问题。山东枣庄贾宪章老师的《莫让春游成"忽悠"》一文,在辅导员中产生了不小的反响,更引发了大家深入的思考。我们的春游究竟该怎么搞?什么样的春游会更受孩子们欢迎?如果真的不能去大自然中春游,"春游"活动又该怎么搞呢?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14.
贾秋美 《早期教育》2003,(11):39-39
周一上午,大班的教师带孩子们去参观十字路口的交通,观察各种交通标志及人们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有序过马路的。为了安全,我也跟随孩子们一起去。当孩子们到岗亭边观察时,一个令教师意想不到的现象被幼儿捕捉到了。“老师,你看骑自行车的人怎么停到汽车道上去啦?”“咦!汽车开的时候不能过马路的,大人怎么能过?”“老师,红灯亮了,自行车怎么还过马路。”“这有什么,我爸爸带我过马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教了幼儿一首儿歌——《爱》,里面这样说:"袋鼠爱它宝乖乖,怎么爱?胸前缝个大口袋,整天抱着不离怀。老虎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用嘴叼着使劲摔,越摔它越长得快。青蛙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生下扔掉再不睬,让它自己去成材。"对于这样一首儿歌,孩子们带着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天真地大笑起来。却引发了我的深思,孩子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他们的,溺爱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是怎么爱孩子的呢,经常对他们笑或是关爱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应该怎么向别人问路呢?当遇到来中国的外国朋友向你问路时,你又将怎么做呢?下面的  相似文献   

17.
姜礼福 《外国语文》2021,(1):131-136
杨金才主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紧扣《国标》中对外语类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的要求,契合《指南》将"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科研入门和能力提升的必读书.该书围绕"什么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重要问题,不仅全面涵盖了外国...  相似文献   

18.
清晨,伴着细细的春雨,我和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情况很少见,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教育的好时机。吃过早饭,我和孩子们便来到院子里嬉戏,享受着浓浓的春意。随着雨点落在头上、身上,我也不时地向孩子提着各种问题:雨落在脸上有什么感觉?大地有什么变化?街上的行人有什么变化……一会儿,平时比较爱提问的宝宝跑过来问:“老师,雨是怎么来  相似文献   

19.
每天,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不断变化着:道路拓宽了,新高楼盖起来了,花圃与公共绿地建成了……小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是谁在建设着我们的城市?我们自己!作为城市居民的一员,你当然要这样说。可是,别忘了那些外来者们,他们也为这些变化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同样,有很多的孩子们,也随同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来到繁华的城市,来到新学校、新班级,来到同学们中间。他们是一群需要更多关爱的伙伴。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小伙伴吗?你了解他们的生活吗?你会怎么和他们相处呢?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的研究。《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选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教材。怎么让十岁的小孩,走进《桂花雨》的字里行间,深度学习呢?我听李老师上《桂花雨》,听着孩子们结合句子谈着自己的各种感受,不禁陷入沉思:从"感受"入手学习散文,几乎是老师们的首选,可是这样的学习没有难度,自由随意,感觉四通八达,难以通过散落的语言走向散文的神韵。听课中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孩子把大家带进了文本,还没走远,另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