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东 《教学随笔》2015,(4):166+165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民风习俗、民间艺术、地方历史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选择性,而且可以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社会高尚道德和情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方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汇深深地刻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本文主要通过对闽南方言中动物词的分析,初步探究闽南方言区人民的思维方式、经济生活、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日,厦门海沧区“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种子班”教师培训结业,从今年秋季开始,该区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都要上每周一节的“闽南语”课。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包括“诗词闽南话诵读吟唱”、闽南戏曲、闽南音乐、闽南建筑等,还开设了“闽南方言与文化”课程的设计课,要求做到人人过关。  相似文献   

7.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合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9.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促进公平。回顾并追问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延至今的凤凰精神、抗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在充分考虑了地方需求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课程“荆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通过对闽南文化内涵、特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这一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的地域文化对地方大学生的影响,以期引起文化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1):153-154
我国的地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小学的美术教育课程中融入这些文化资源,能够对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阐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对美术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孩子实际感受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文化,并运用到美术课堂教育之中,进而培养小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小学生由于可塑性较强,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具有早期优势,这都给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挖掘各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并把它们带入孩子们的美术世界中,不仅可以提高美术学习效果,而且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从民间文化资源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素材,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充分对这些素材进行思考、挖掘、加工和再创作。本文以闽南文化资源为例,在对闽南文化美术教育素材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闽南民间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质的提高、体育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扬和创新、体育竞赛和校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体育研究和体育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多元多样,与"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很强的融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让文化资源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要构建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整理和利用是支撑,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保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关键,课程的文化实践是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王跞 《新教师》2020,(3):27-28
近年,厦门的小学在推广闽南文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厦门的小学在传承与发展闽南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学生和家长对闽南文化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态度,笔者针对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编制了《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学生版)》和《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家长版)》,分别从其对于闽南方言掌握情况、闽南戏曲了解程度、闽南文化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方言近指指示词"只"应源自章母之韵平声的"之"。"只"的基础语音形式为[tsi],在闽南各方言区音同或音近于"之";由语音演变规律来看,"只""之"声韵相符;由历时的语法功能来看,"只"有传承自"之"的痕迹;"只""之"声调有异由禁忌词避讳造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民族舞蹈学研究方法和舞蹈教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首先论述了闽南民间舞蹈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及其价值。其次对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笔者的课程观。再次,提出《闽南民间舞蹈》课程性质、目标,同时对《闽南民间舞蹈》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特定视角,即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三个小方面,“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比喻用法;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表示的不同意义;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看地方风俗文化来论述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联系,以期给方言与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反思"十年课改",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有效教学为实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中国模式;"十年课改"对于基础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植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是在国务院台办、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福建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整合闽南文化研究所等海峡两岸相关高校优质资源,于2012年6月组建而成的,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编辑出版、文化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等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闽南方言文化、闽南民间信仰、闽南家族文化等。闽南文化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