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徐汝  曹辉 《教育探索》2021,(7):45-51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提高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而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有助于加速"双一流"建设进程.在达成协同共识的前提下,积极协同各发展主体,充分整合资源,以有力的机制促进高校建设策略的实施,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首批"2011计划"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双总负责制"两种组织管理模式,其管理机制共性特征表现在中心均以需求为导向、重大任务为牵引,构建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的组织架构,并通过一定的制度保障将其联结在一起,以实现资源汇聚和协同增效。在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应从组织文化、评价与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角度来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政府和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府、高校、产业之间的"三螺旋"关系充分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交织联系和紧密合作.区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作为引导、高校的人才科研支撑以及产业的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在明确政府、产业和大学各自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高校需要主动对接区...  相似文献   

4.
正"2011计划"是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协同创新开展高校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项改革",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突破高校内部及其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推动实现教学和科研从以学科导向为主逐步向需求导  相似文献   

5.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周期长,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快速有效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东北区域经济振兴。东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技术协同创新、科技平台建设、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举措,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东北区域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助力东北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布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内部治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助力作用.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但在以上方面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我国应紧扣"双一流"建设任务和要求,力求破解"双一流"建设困局和瓶颈,积极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具体做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匹配度,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完善境外优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对标国际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以科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界定优质教育资源标准,注重中外资源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空间载体与产业内容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与依存,具有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协同发展效应和以龙头企业模式、市场网络模式、专业区域模式为主导的协同发展类型。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三大策略是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城镇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虎  白莽 《江苏高教》2020,(3):82-85
中国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从制度、效能、文化、技术四个维度上看,与"双一流"建设需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双一流"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一流的管理能力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高校内部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一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效能;挖掘校本文化和职业精神,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改革管理手段和技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一流学科具有顶尖级的学术带头人与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充足的学术经费与先进的科研设备,开放有序的动力机制与协同竞争的创新机制,以及卓著的学术成果产出与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学科可以提升大学的美誉度;通过吸引优秀师资与生源使大学形成持续竞争力;可以有效推动大学声誉的再生产;可以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双一流"建设需要创新人才聚集与成长机制,吸纳青年学术领军人才;建立开放有序的学科融通机制,形成互相支撑的一流学科群;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司汶 《科教导刊》2023,(16):1-3
文章以“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为研究主体,论述了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协同机制不健全、协同方向不明确、协同资源不充足等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高校特色学科协同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表明,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应优化学科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特色学科的协同发展机制,从合作主体确定、合作意愿推动、合作机制建立三个环节推动学科协同建设,深化“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特色学科之间的合作机制。文章提出了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高校特色学科协同建设实施路径,对高校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高校特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是面向世界的教育综合实力竞争,是国家创新力、竞争力的核心基础工程,受大学管理体制和制度路径依赖等影响."双一流"建设基本沿袭了一贯的遴选模式,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的评审方式确定入围建设单位.我国"双一流"建设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由于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等差别,体现出较强的计划性和竞争性.这既反映了国家体制和制度优势,有利于推动我国拔尖大学快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阵营,也潜藏着"双一流"建设中目的、手段和方式等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贯穿经济战略与政策始终,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组织的代表.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要素的集聚、集约、创新与专业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果,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也要走协同创新之路,集聚、集约,创新服务方式与组织模式.区域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组织模式的战略创新,必须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念创新开始,全面推进区域高职专业集群贴近产业集群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中心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多种主体参与组成的集成创新体,也是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矛盾共同体。面对文化的差异性和组织的不健全给组织文化融合带来的制约和障碍,协同创新可以从文化质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精神文化、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制度文化、以目标任务牵引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为前提的行为文化、以载体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7.
马金娜 《文教资料》2020,(6):103-104,140
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与艺术设计学科共同目标——培养产学协同型人才;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产学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前高校产学协同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类分层的差别化发展是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根据"三类三层两级一主体"一流大学差别化发展框架的分析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差别化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分类管理制度缺失导致了高校的"学术漂移";教育决策层级偏高形成了省级政府的"中梗阻";非均衡化重点高校体制造成了高校的"内卷化效应"。因此,国家要顶层设计,建立制约与使能的"双激励机制";地方要统筹推进,开展积极的差别化探索;高校要自主发展,在使命和区域范畴内追求一流和卓越。  相似文献   

19.
河南理工大学以国家地方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具体措施是:科学理解"2011计划"内涵,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奋力实现"2011计划"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择优选择"2011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协同创新方法路径,健全完善"2011计划"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科研实验平台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等特征,对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从使用单位的角度出发,对比了海内外高端科研平台的发展,引申出适用于"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的设计理念;根据本项目具体规划,剖析了设计环节进行过程管理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管控的制度;结合宏观政策和科研应用,简述了密集共享、洁净技术、工艺柱网、灵活组合、立体空间、透明隔断等解决方案。旨在探讨相关平台规划和建设工作,希冀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