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科书构建的职业世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形成正确职业观具有重要影响.以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从职业类别、职业性别、职业地位、职业形象等方面对教科书中的职业角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行语文教科书在职业世界的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新兴职业;男性职业角色多于女性,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部分职业形象污名化,存在隐性职业阶层歧视.语文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应进一步丰富职业类型,增加新兴职业;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性职业角色;弘扬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作为一种合法性知识文本,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物。母亲角色是女性重要的身份,分析教科书中的母职图像,可以呈现教科书所建构的理想母职观念及其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X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和插图进行分析,以探究教科书对理想母职的再现策略及其背后所建构的母职意识形态。笔者发现:第一,X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母亲形象呈现出“家庭化”和“弱势化”两大特征。第二,X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通过女性刻板印象、母职的社会公共角色缺失以及母职符号化等叙事方式建构了当前理想的母职观念。第三,X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通过“惩戒凝视”和“自我标准化”这两种策略实现了理想母职的再生产。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母职呈现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落实是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内容,也是完成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对教科书选文的研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查阅法,对津恩版《美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二册选文进行研究,总结出对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选文编制的启示:选文价值趋向生活化;选文内容趋向童真化;选文类型侧重审美化;选文编排体现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4.
苏大2006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科书的改版,使整个高职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的教科书在降低起点和难度,体现时代性和课改精神,增加教科书的弹性和选择性等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相对于苏大2000版、2002版,苏大2006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科书(以下称新版)无论是选文还是练习,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练习系统,从数量、形式到内容、要求都发生了改变,增加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本文主要从新版练习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新版高职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主要特征(一)练习设计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内…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审定颁行的新版语文教科书是对新世纪初实验版的继承与创新。选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解析两版本教科书的变与不变的印记。研究发现,两版本教科书在单元数、域外选文数和古诗文入选数这三个维度上没有量的变化,但在每单元阅读课数和选文总数这两个维度上有较明显的变化。据此,从单元主题、选文篇目和选文价值取向三个维度进一步剖析语文教科书的实质变化。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超越变与不变的技术取向,是关于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论争的理性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语文教科书的建构有"以选文为中心"和"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两条路径。通过对两种教科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选文型教科书是适合民族思维和认知方式的教科书。以此为基点,通过丰富完善教科书结构要素与内容、加强教科书内容的阐释性说明、提供类知识技能获得的典型案例、创设合适的活动愿景等方式来对语文教科书进行调整,是教材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工作是一种具有价值立场和价值尺度取向的行为。文道统一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文道统一原则,有利于具有文化价值的内容选入教科书;有利于语文教科书编者守中持正,更多地从知识、社会、儿童三个维度的价值诉求,阐释和建构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自觉价值立场和合理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8.
与1978年版教科书相比,2007年版教科书所呈现的角色种类迥异,一些"相同"角色的规范也变化明显且富有时代性;先赋角色、女性角色、古代角色、外国角色的数量都有大比例的增加:角色规范避免了1978年版教科书先赋和自致角色、男女角色、古今角色、中外角色"雷同"的现象,而更加鲜明、多元、开放.但2007年版仍存在着父母角色不平等,刻意避免功利性社会角色和社会问题以及对国外社会角色的呈现仍较"谨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教科书的选文标准,可以探究其性别倾向。通过采用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作者性别比例失衡,存在女性作家失去话语权的现象;典型女性人物角色所占比例偏低,其人物性格过于单一、刻板,没有体现当代女性的特点。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教科书性别倾向的成因,为今后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为例,对2019年和2004年新旧两个版本物理教科书中的HPS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合新课程标准,分别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3个维度对新旧教材HPS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挖掘新版教科书中对旧版HPS内容保留、增加和删减等情况,同时对新版教材中涉及最新科学成果进行介绍.研究发现,新版教科书中的HPS内容较旧版教科书做了大量调整,更加重视科学哲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提高物理核心素养.同时新版教科书增加了我国多处最新的科学成果,使教科书中的HPS内容更具时代性和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指示精神,目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已陆续问世。从接受者(学生)的角度来看,新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是否起到了提升文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的作用呢?如果新版教科书尚需时间的检验,那么,从新旧教科书的对比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思考和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2004年9月,我们对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2004级新生,即2004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及其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新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意识在以下三个方面仍存在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2.
在课改精神的推动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方面的童趣化趋向更加明显。教科书的编制以儿童为本位,强调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须为儿童读者所接受。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个性鲜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形象,就"儿童本位",对教材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背景进行分析,从而深入体会编者选取这些课文的价值取向,感受其审美品位,分析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本位"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革命题材选文是新中国以来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革命题材选文为研究对象,以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案例,探求革命题材选文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情况,通过对革命题材选文情况的分析,试图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选文提出些许建议,以便此类题材选文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文教科书主体的课文,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例子”,还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载体。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应“具有典型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这是每套语文教科书都应达到的共性要求。然而每套教科书所选的课文不尽相同,各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区别,这些差异反映出了各套教科书的不同价值取向。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回归民族文化,是大陆现行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文化选择。现行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文化选择指向明晰,但内容并不具体,缺乏可践行的路径,而台湾地区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与思路。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的文化选择突破在于建构满足主体诉求的跨界多元文化,实现突破策略是架构文化传递框架,丰富文化情境,加强多元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互动。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文本材料,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以社会学作为研究视角,以现今太原市初中统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仍存在一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该套教科书中男性人物角色出现的频率比女性高,并且以主角出现的频率也高于女性。这将导致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维定势并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这对心智发展迅速且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科书由导学系统、选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组成。其中,导学系统较以往教科书有些许变化,更符合小学低年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呈现注重传统文化,紧贴生活实际,凸显育人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比较海峡两岸两套初一英语教科书选文的主题,以及两岸两套高一英语教科书选文的多元文化类型,可知两岸英语教科书都呈现出多种多元文化类型,但侧重点明显不同。大陆英语教科书更凸显科技文化、世界其他国家的地域文化以及西方古典文化;台湾英语教科书则更凸显性别文化、本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台湾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文编排进行分析,比较两套教科书的文言文数量和比重、文言文的编排方式、文言文必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量等,以期为优化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的编排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科书承载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分析发现,聋校人教社新版教科书的劳动教育内容有以下特点:(1)在旧版基础上精简了劳动要素,加强了对劳动精神品质的关注,优化了内容的呈现方式;(2)劳动价值主题与普校教科书一致,且安排了部分相同选文;(3)劳动要素多于普校教科书、尤其重视生活劳动和服务劳动,选读篇目多、内容直观性强、淡化了思辨深度,符合聋生的特殊学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