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顷的再认识——平方百米"是一节拓展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公顷"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有新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将"公顷"更换成"平方百米",还巧妙引入了"平方十米"这个新的面积单位,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来建立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在推理和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顷的教学属于概念的教学,概念内涵的理解对学生却非常抽象,课前学生认识的面积都是可以用直观的形象来表示的,而公顷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属于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表象,怎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公顷与平方米的互换计算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之后,平方米和公顷间的进率竟然是10000。学生发现规律被打乱了,而且在运用进率解决问题时,常把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错记成100。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4.
孟雪 《辽宁教育》2013,(2):64-64
“公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学生可以借助剪一些边长是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纸,再摸一摸、比划一下这些正方形纸的大小等操作活动来建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而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要想再运用这样的手段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  相似文献   

5.
学校有一位教师要参加区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的《公顷》。在校内,这位教师进行了本节课的试教。试教中,在引入公顷这个环节,上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组织填写面积单位:(1)一片竹叶的面积约为7();  相似文献   

6.
<正>公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面积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一、求同归类,类比理解1.激活认知,引出公顷让学生观察校园平面图(略),判断学校面积约为1.5(),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对已有面积单位的对比、辨析中,引出新面积单位公顷。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简解:三下学了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要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本课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观念,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目标预设:①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②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③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知识主要是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土地面积单位的换算,解答有关土地面积的应用题。 “公顷、平方千米”是新的面积计量单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四年级学生对“公顷、平方千米”没有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看“1公  相似文献   

9.
公顷、平方千米是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五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单纯,难以理解实际面积的大小,特别是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教材中有大量的实物演示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千米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通过计算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由此得出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在进行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互化时,学生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正>"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在学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公顷的。教学例1时,我出示一篇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如下),让学生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使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学习公顷的兴趣。数学日记:你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补充完整下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了解1公顷有多大,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l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相似文献   

13.
洪利荣 《云南教育》2001,(21):42-43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及其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观察测量的活动,以便使学生直接感知1公顷有多大,练习中还安排学生测量学校操场,了解本区本乡的面积等活动,从而建立公顷的表象。通过例题、练习的具体推算,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及其与平方米间的进率。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先复习计算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以及…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以及各单位间的进率。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对土地面积单位有一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地积单位“公亩”、“公顷”以及“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的计算及其单位间的化聚。教学重点:公亩、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化聚。教具准备:标杆八根;进率卡片;十米长测绳一根。课前准备:用八根标杆分别  相似文献   

17.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计算单位——公顷,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相似文献   

18.
刘志强 《辅导员》2012,(33):67+63
《认识公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和前三个面积单位不同的是,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完全超出了学生目前的感性经验范畴。学习方法应该以通过感性具体来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识。但最初我并不曾着意将比较这一数学思想提到应有的高度上。原本是这样打算的: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孩子们通过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引发对  相似文献   

19.
【背景】“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公顷”是个相对抽象的面积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远远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所以要解决这个重难点,笔者认为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建构,使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加深对1公顷的感受,从而逐步构建1公顷的表象。  相似文献   

20.
<正>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往往因为缺少体验和观察视角而感到学习困难,难以建立表象。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如何基于教材研读确定本课的关键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呢?一、教材研读理脉络学生在“公顷和平方千米”之前,已经学习过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具备了认识图形面积的方法,积累了建立直观表象的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