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教育者要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和期待,要实现教育内容优质供给,要实现教育方法适时创新,要实现教育对象心理预期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新时代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获得感,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探索:聚焦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和开展高质量教学;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深化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内蒙古高校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民的思想政治面貌,国民的素质品德,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近年来低素质行为的相关报道数量增多,体现出了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国家必须加强对国民学生阶段的素质教育。高校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做好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生的素质水平,端正高校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让高校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以最佳状态适应社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供需不平衡不充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单一、片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多措并举,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促进供求信息对称,推动更高层次思政课供需动态平衡;以现实问题为抓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性格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文章立足于此,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概念特征,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因素,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需要处理好课程主体的转换、教学内容的转换、评价范式的转换,界定获得感的内涵变换;需要回答为谁建构、建构什么、如何建构以及用什么方式建构,明晰获得感的逻辑架构;需要教学对象分层化、教学内容精准化、教学方法创新化、教学载体多样化,创新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获得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获得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包括立足学生需求,更新教育形态;增强社会适应,充实教育内容;把握时代特征,转变教育手段等.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的提升一直是改革发展的关键,其中实践育人模式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举措。但是,环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的现实场域,仍然存在规范性、系统性、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该门课程实践育人的效果。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新常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理念、方式、内容、主体素质、保障条件与考核机制等层面的创新发展,大力构建多维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根本指针。立德树人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即关心、关爱学生。在立德树人中心环节要求下,获得感日益受到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必然要关注其获得感,提升获得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又是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要求。关注、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并以此来作为开展工作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解决实效性不强之难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以"获得感"为切入点,深入思考"为何教育""如何教育""效果如何"等问题,强化教育实效性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一是全面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不断深化认识;二是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获得感的提升,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有机整合教育内容、方法和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物的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显著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而不断普及的高等教育,更是让人才供给的类型、模式以及水平变得丰富多样,并愈加突出了高校培养中实践性教育的地位,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的最基本特征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的鉴别能力均较弱,因此,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便是积极创新高校的实践育人教育模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进行了论述,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具体创新,以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妹妹 《文教资料》2012,(6):157-158
本文阐述了高校全员育人的内涵,并分析了高校全员育人意识的现状,进而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相关情况提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黄树军 《江苏高教》2022,(2):108-114
"获得感"一词被用来作为检验成效的衡量标准。网络时代人与人"不在场交往"的关系特征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关系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方式,在网络时代巨大的虚拟空间变量场中也随之发生改变。文章立足网络时代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双向互嵌全面贯通的"新"空间生态背景下,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以及逻辑进路出发,侧重以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需求、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主体作为主要分析维度,来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现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把握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课题组掌握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宏观数据,如性别、政治面貌、学校类型、专业、年级、学校区域的差异。通过大夏学堂课程讨论板,了解了学生对获得感的具体想法。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大学生对好的思政课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理论和视野。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意指大学生基于自身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获益而产生的正向性感受、体验和评价,其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深入探究其生成的内在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主要有目标的预期牵引机制、获益求取的激发机制、利益的价值感知机制、实践的长效检验机制和力量的立体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目前,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协同育人机制顶层设计不到位、资源整合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遵循协同育人整体性、协同性、动态化、创新性等原则,提出构建建议:构建完善的校内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校际协同育人机制,校外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激励、保障机制等,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梁娟 《河南教育》2023,(3):50-51
资助育人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举措。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正由以经济帮扶为主的保障型资助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资助优化升级。本研究以河海大学的“计语课堂”项目为例,阐述了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导向,构建“识别—调研—互助—优化”机制,切实提升工作成效的资助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