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从有限理性利益人的视角,通过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过程中各方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利益的解析可以看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政策利益变化.政策主体需要明确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存在,解析政策利益及其变化,完善政策方案设计与配套措施,建立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退出机制和问责机制,才能保障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正文中简称指标到校政策)是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公平。自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提到指标到校政策至今,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有待考证。笔者采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以温特的政策规划过程与执行结果模式为分析框架,对指标到校政策的规划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从目标达成与问题解决维度对执行结果进行考量,以衡量公平与均衡目标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世岳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1):91-104,189-190
近年来,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定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指标到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这一政策意在均等分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本文以"指标到校"政策在Z市的执行情况为例,发现以分数为核心的一套评价激励体系占据了教育政策执行的主导地位。尽管案例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然凸显,但在"分数评学生,分数评老师,分数评学校"的效率评价体系之下,教育系统中各利益群体还是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出视为首要目标。在被分数评价的同时,各利益主体也以"分数评政策",使得这项教育公平政策被视作一项"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每一项教育公平政策的执行都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如果仍然将绩效作为评价教育以及教育政策的唯一标准,那么公平的教育就难以成为让人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旭 《上海教育科研》2015,(3):26-30,53
"指标到校"政策作为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为实践所证明。2014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北京等重点大城市"指标到校"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指标到校"名额分配比例仅为18%。"指标到校"政策在北京市的贯彻落实过程中严重失真。为此,探究北京市"指标到校"政策执行失真缘由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对于重点大城市"指标到校"政策的积极执行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的理性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理想追求,但因教育政策行为主体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政策实际上处于一种有限理性的状态。有限理性具有一定的边界性,所以,推动教育政策有限理性向理性状态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的理性是教育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理想追求,但因教育政策行为主体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政策实际上处于一种有限理性的状态。有限理性具有一定的边界性,所以,推动教育政策有限理性向理性状态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限理性是赫伯特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有限理性的基本观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对每一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在决策时,也难于考虑所有可能的措施;人们能否进行正确的决策,还要受到决策人的技能、价值观、对目标了解的程度、应具备的有关知识的深度以及所需资料完备程度的影响;人的理性的限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这些限度的认识本身可以改变这些限度。  相似文献   

8.
以推动教育公平为目标的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本身是一项能够体现正义性的合理政策,但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目标偏离,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其正义性的质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需要重申“指标到校”政策的价值取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偱证决策路径,构建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定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指标到校”政策,在破解择校问题的同时又被赋予了评价改革与教育均衡的新使命。该政策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逻辑,以及公平性、发展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结合“指标到校”政策演进的历史脉络及政策的逻辑与特征,提出了扩大政策的统筹推进范围至一级行政区划,借助指标到校政策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完善用于化解指标生适应问题的配套政策,细化指标类型为特殊人才提供通道,兼顾借双重属性重构学生评价的政策目标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西蒙的决策理性在教育政策决策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决策是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西蒙关于决策中的理性与有限理性、最大化与满意准则、既定方案与备选方案、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思想观点对于教育政策的决策制定有指导借鉴的作用,教育政策的决策是有限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问题解决对于个体、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从"有限理性"角度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正是由于认知、情绪、人格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应该寻求的是"满意解"而不是"最佳解"。  相似文献   

13.
14.
论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对现代经济学理性假设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行为人的理性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主流经济学以完全理性作为其前提假设,并得出行为人可以在诸多决策方案中进行最优选择的结论;但是,完全理性假设不仅在真实性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在逻辑推理上和实践检验中都遭到质疑。实际上,行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构建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并创建了行为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真实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建设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实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农地流转的走向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借助于有限理性的视角看待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恰恰能使那些在表象上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其理论预设条件也更加接近目前我国的现实,因而在分析当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并给我们在解决当前农地流转的困境问题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市“双减”背景下中学“校额到校”政策实施现状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结果表明: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四类群体总体上对该政策比较满意;与若干弊端相比,更认可其成效;四类群体总体上认同该政策的减负成效,初中学生的认同度超过六成;但也存在新的教育公平和资源供给等问题。北京市“校额到校”政策实施的经验包括保持合适的指标比例,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经过政策分析和理论研讨,本研究认为公平和效率可以兼顾,应先保障均衡入学再提供适宜教育,并提出了指标计划、资格确定、录取环节和资源供给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为假设是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体现功利主义和自然主义一元论伦理哲学的"自利人"和"经济人"假设,不符合中国人的交换规律和行为准则。作为早期研究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家,H.H.Gossen的理论同样受功利主义等西方哲学和理论的影响。结合中国自身特定的伦理文化及客观环境,通过消费者交换规律和行为准则分析,探索构建中国式"有限理性人"行为假设。  相似文献   

18.
博弈论中的理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这是博弈论的公设,然而理性人假设却导致诸多博弈困境。“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往往不能或不会采取完全理性条件下的最优策略。博弈主体间的策略均衡往往是通过学习调整的结果,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而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分析有限理性博弈主体的博弈问题必须发展不同于完全理性博弈分析的专门分析框架。进化博弈理论从参与人群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从群体到个体的局部动态法来分析博弈参与人的决策行为,由此得到的结论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于“理性一概念及其发展理论,这里所谓的理性概念,并非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出发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问的关系等问题。本文从理性决策理论入手。论述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分析西蒙的“有限理性”对行政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最后谈到“有限理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西藏跨越式发展是现阶段西藏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区内外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协调农牧民之间、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民的种植思想显得极其重要。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的宏观性与完全理性假设的局限性,拟从微观角度出发,建立了农牧民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而分析了博弈主体的动态演化过程,为协调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