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高中语文最新部编版教材中也增添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没有目标,不够重视;长篇巨著,兴趣缺乏;人物复杂,理解困难等教学现状。因此,本文以新课标为理论指导,以《红楼梦》人物形象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寻找新的教学策略,期望提高《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授课策略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借助媒介资源、图式理论和任务教学等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开放式的阅读平台,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强化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的语文“课程内容”之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落实“三位一体”阅读设计理念,指导整本书阅读的单元。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关注“整体”。整体规划课内外阅读活动,以课内交流指导推动课外阅读;强化对整本书内容的欣赏和思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引导阅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思辨性阅读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开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就是排在首位的任务群;且新课标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教育部首次以编入教材的方式,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地位——统编本必修上、下册教材均安排了1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随着新课标的东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改革如燎原之火,熊熊燃起。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列入拓展型任务群中,旨在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掌握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板块,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指引。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核心载体,在每册的某一单元后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强化了“快乐读书吧”与单元教学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教学“快乐读书吧”以及整本书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利用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2016年9月,部编版教材开始推行。尽管教材中的课文单元篇目数量有限,但学生需要应对的总阅读量却显著提高。自从部编版教材出现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在应对新教材中的课外阅读部分时会感到困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利用部编版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等。通过实施“单元整组阅读”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设计“单元整组阅读”学历案,对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融合,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以往的课本篇章式教学,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进而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培养,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改变学生阅读碎片化与零散化的现状,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中"阳光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探讨在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8.
刘金兰 《亚太教育》2019,(12):116-117
阅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几点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注重“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将阅读、写作结为一体,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宏观建构‘读写结合’的体系”“注重以专题上溯,将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打通”“建构微观思辨,形成自我阅读的意义”。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谈一谈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缺乏积极性、阅读刻板无趣、评价导向不佳等。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整本书阅读被划定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目的是通过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经典常谈》是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新增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篇目,在教学中以项目式学习尝试建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尝试,促进其本土化实践,从而提升《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2017年版课标”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直接体现。相比以前的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任务,无疑是一种开创,也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教学立足点在“教”,所谓的学情常常是教师的理论假设或自我的经验状态,这样常常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一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王尚文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教”就是“让”学生“学”语文。[1]一线教师如果能基于学情,确立以“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视角,积极探索《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新的教学模式,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19年秋学段,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已率先进入辽宁、山东、海南、北京、天津、上海等六省市的课堂。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编写的这套教材专治"不读书"的校园病,其中整本书阅读自成单元就是标志。对于尚未使用该套新教材的广大语文教师来说,该为未来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做哪些教学准备,是必须思考并践行的。  相似文献   

13.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经典阅读,但部分教师在落实过程中缺少整体规划,学生只是简单阅读文本,致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以《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以项目式学习的项目目标、项目实施和成果输出为载体,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方式,根据完整的驱动任务,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整本书阅读是这轮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新课标的纲领性文件,在教材设计上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新课标创新的最大亮点,完全颠覆了传统教材的组织结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约占高中语文课程总量的八分之一,反应在教材中的情况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整本书阅读单独设立单元,上册第五单元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下册第七单元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必修阶段一共设立了两个单独的单元用来学习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5.
周颖 《读写月报》2022,(12):38-43
<正>[教材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此单元以“人物百态”为人文主题,选文来自明清时期经典长篇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旨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小说叙事线索,赏析不同人物形象与性格,认识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从而完成由读懂这一篇到阅读这一本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的数量增加,因此把握好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一、紧扣教材,循序渐进识字部编版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识字单元,这突显了识字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在阅读基础上积极展开分层指导工作,增强学生的阅读目标感,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得到相应提高,也让他们的阅读素养有所提升,进而逐渐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名著《水浒传》和《简爱》为例,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指导实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部编语文教材也融入了从单篇文章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阅读能力培养理念。然而,现实中的整本书阅读存在着阅读兴趣缺乏驱动力、实施过程缺乏参与度、操作把控缺乏可视化等诸多不足。对症下药,除了常见的诱读法、导读法等共性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激活学生的动态参与、互动交流、创意表达等个性阅读方法。同时,在学生学会运用部编版教材预测、联想等具体策略的基础上,教师要把握好必读与选读、单篇与整本、自读与共读、阅读与写作、目标与考核之间的平衡,从而让他们受到整本书阅读的滋养与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梁蓓 《读写月报》2023,(8):15-18
<正>《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以细腻的文字、温情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而被奉为永远的经典之作。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入选部编版教材,《朝花夕拾》被列为初中部编版教材的第一部必读名著,其地位与重要性可见。除去《小引》和《后记》,《朝花夕拾》由十篇独立的散文构成。虽然独立,但是它们不是无序存在的,而是整装在作品集中。引导学生从“单篇”的阅读中发现“整本”的奥秘,对于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主旨、意图有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内在叙事节奏?如何实现从“单篇”向“整本”的跨越式阅读?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践",是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赋予课程的性质与状态,落实好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几个具体的环节单元,使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个课时化的教学行为。《雷雨》不仅是高中两版语文教材选中的话剧名篇,作为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悲剧,其在话剧史上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雷雨》主题的多元性、语言的丰富性、内容的层次性,都是进行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践探索的不二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