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2 0 0 3年1 2月第1版)对《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解释是:“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引,招致。”这个解释有问题。《辞源》《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词典》中“序”均无“引,招致”之意。《学生古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 988年第1版)解释“序”,其中一个义项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如序齿,引申为统辖”,并以此句作为例句。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 995年6月第2版)也将“序八州”解释为“统制八州,序,原指排列位次,这里是引申义。”陈中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川文艺…  相似文献   

2.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3.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篇目,课文最后一段中有“雨村详加审问”一句,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解释其中“详”的含义。许多人把句中的“详”解释为“详细、周密”,几经翻印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第五册语文教学参考》第187页的答案和由未来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初中语文思考和练习解答》中第437页的答案也都是“详细、周密”。对此种解释,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详”应看作“佯”,解释成“佯装、假装”,才切合课题与文章主旨,其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五册《革命烈士诗三首狱中诗》“故人生死各千秋”的“千秋”两字,课本、教学参考书和《革命烈士诗抄》,均解释为“不朽”的意思,我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17课《季氏将伐颛臾》中有一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教参和一般文言资料上都这样解释:冉有、子路拜见孔子。笔者认为将“见于”解释为“拜见”似有不妥,应该解释为“被召见”。我的理由是:1、《论语》中其它文章中没有将“见于”解释为“拜见”的,只有“见”解释为“拜见”。如《八佾》中“仪封人请见”、“从者见之”;《阳货》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等句中的“见”都解释为“拜见”。2、同样被选入高中课本的《庄暴见孟子》(《孟子》)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他日,见于…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桃花源记》“思考和练习”第三题让学生辨析“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志”的词义和词性。参考书解释“志  相似文献   

7.
中师语文课本《阅读和写作》第五册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啸”解释为“高声叫”。笔者认为此解不妥,“啸”在此不应解释为”高声叫”,而应解释为“打唿哨”。许慎《说文解字》:“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辞海》解释说:“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侯”和‘候”两个字很容易用错。 “侯”有三种解释:一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二是泛指达官贵人;三是姓。作这三种解释时都读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因出己虫,纳比笼中”。各种资料对此句中的“比”字解释不一。课本的注释为“比笼,并放着的笼子”,而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却译作“比试的笼子”。另外,《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注释为“比赛用的笼子”;《中学古文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注释为“小而细密的笼子”。总括上述解释,“比”字释义有三种:一是“并放”意;二是“比试”、“比赛”意;三是“小而细密”意。那么,此句中的“比”究竟应作何解呢?要想弄清语境中一个词语的意义,应该从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四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句。对这句话中的“世”字,截今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选本都把它释为“时代”或“朝代”。查《辞源》“世”字条,第②个义项是“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中对“世”字有三条解释,其中第③条解释为“时代”,并引用了“问今是何世”为例。由此可见,“世”字确有“时代”,“朝代”之意,但我以为,在这篇文章的这句话里,“世”字所表示的词义并不是因“改朝换代”而形成的“朝代”、“时代”之意,而是一朝之中由于“皇帝的更替”而导致的“辈数”、“代数”的意思。理由如下: 一、从词义上看  相似文献   

11.
“许霆案”的刑法解释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许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有故障的ATM机恶意支取银行现金175000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和诈骗罪。ATM机不是“金融机构”,但“盗窃ATM机内的资金”仍然属于“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许霆案”引发三点反思:第一,该案折射出我国现行刑法司法解释体制的弊端,所以应当建立以法官解释法律为基础、以最高法院的统一解释为辅的新的司法解释体制;第二,法官应当善于运用各种刑法解释方法;第三,法官在刑法解释中应当适当考虑舆论民情,前提是该舆情的表达遵循了客观真实原则。  相似文献   

12.
第3小题第①句标准答案为“云集”。《现代汉语词典》对“云集”的解释是: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这个解释表明,该词是一个描述性动词,“云”对“集”情态具有描述作用。描述性动词在句中往往充当描述性谓语,可带补语,不能带宾语。贾谊《过秦论》有这样的例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该句“云集”的用法,正体现了其描述性的特点。“云集”还有“从各处来”这样的意思,决定了该词是趋向动词。而我们知道,趋向动词能用于动作的进行或完成,很少用于动作的持续。比如来、去,我们可以单说“来”、“去”,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见《语文知识》94年第3期)一文中否定了“三人行”中朱熹所作的“出行”的解释,认为应解释为:“表示处所,犹这里、那里。用在人称的后面。”我不敢苟同,特此商榷。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课本第六课《狱中联欢》一文中:“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而在同课的“思考·练习”的第 4题:读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1)中:“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漫舞 !”在同一篇课文的同一句话中,出现了“曼”和“漫”两个字,到底应该用哪个字呢 ?  “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柔和:曼舞。②长。   “漫”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水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遍。③不受约束;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1062页第七个词条对“人定胜天”的解释是这样的:“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对这个权威性的解释,我没有胆量“反弹琵琶”,但鉴于它的不尽人意,我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课本第三册87页在给成语“惟妙惟肖”释义时,将“惟”注为“特别”。这是不对的。我查阅过《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解释。“惟”可以作副词用,但不作“特别”讲,而是“唯独”、“只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渔歌子》中的。桃花流水(?)鱼肥”一句,近时有人把“流水”释为“汛中之水”。把“桃花流水”解释成“桃花水或桃花汛”了。张志和《渔歌子》是近时论者所谓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春汛图”,还是诗人隐居之乡的风景画,对“桃花流水”的解释,就成了正确评价诗篇美学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有必要提出异议,并试加解释。  相似文献   

18.
张书银 《语文知识》2006,(12):23-2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鸣金”的解释是:“敲锣,古代作战时作为收兵的信号。”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欠妥当。  相似文献   

19.
华皖平 《学语文》2013,(6):65-65
2012年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变动。其中第四单元的《化石吟》中增加了对“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一句中“乌有”的解释,并将“乌”字解释为“同‘无”’。同时,本单元中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山市》一文中,将“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中的“乌”字注释删去,换成了“既而”的注释。而此前的注释也是将“一切乌有”中的“乌”解释为“同‘无”’。  相似文献   

20.
张红军 《山东教育》2011,(11):33-35
问:你怎么理解面积?答:“面”形也,“积”量也。面——无论是物体表面还是线段所封闭的平面图形,都有一个具体、可观的面。可观,就因为它有形,所以说“面”形也。积——在汉语中有多个解释:积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铢累寸);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乘积的简称等,数学老师自然对第四个解释是最熟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