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生物学教学,由于诸多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常常会影响教学效果。当前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生物学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思考,有创造性思维的本领,同时并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能理论联系实际,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根据初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知规律,将初级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生物学教育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不仅有利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接纳、认知和理解,而且给予学生美的教育和美的享受,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前提。其次概念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在生物概念教学中运用模型、类比等教学手段,可以使概念教学具体化、形象化、清晰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概念,并将其用于实践之中,不断提高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中将过程和方法视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质疑、探索、实践、思考等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将获取的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将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类比推理可以促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掌握教学重点及难点,使知识实现进一步网络化及条理化。与此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并培养起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52):122-123
在生物学的科学史上,很多科学家通过模型建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其过程体现不同的科学思维和方法。高中生物学习要求学生以发现学习的方式,将学科结构转化为自己脑中的认知结构,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在内容抽象、知识零碎的情况下,生物模型可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毕军 《生物学教学》2022,(11):23-2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强化模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以提升其科学思维。本文以“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一课为例,探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模型建构教学,期望能让教师将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推动“教师的课堂”到“学生的学堂”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相比理论教学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契机。那么,如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落实情感教育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在智力方面的目标是以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为基础,突出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方面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能把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这三者最佳地结合起来?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瑞芳 《考试周刊》2012,(50):71-7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利用探究式教学及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实践等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传统教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的教学制度一向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尤其是数学教学,更多的教师认为应当采用传授式教学方式,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呆板而无法引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是向学生传授一门知识,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实践能力、综合整合能力等。从而无法达到我国教育体系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并且,由于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更为扎实地记忆所学习的内容.只是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死记硬背于脑中,无法将其融会贯通.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认为自己很笨无法学习数学的消极情绪,为了能够更好地教授数学这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1 迁移规律与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1 .1 迁移规律及其意义迁移规律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规律之一 ,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迁移表现为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理解、领悟、掌握新知识 ,将以往某种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迁移至其他学习或后续学习活动中 ;还表现在学生将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应用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迁移能力是学生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核心。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9,(18):37-38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将健康教育引入课堂,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健康教育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健康人格品质的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多元智能理论整合到生物学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经验,使他们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能和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需要渗透和培养的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教学设计中就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思考如何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实经历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师要重视情境的趣味性、科学性及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性,使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中,逐步自主深入地探讨知识、构建模型、分析评论,以此提升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物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它的知识内容十分庞杂,包含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生物学素养。本文先从微课的概念和运用优势展开讨论,再从优化课前预习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运用到课后评价、运用到课后复习、播放生物学实验视频几方面出发,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特异性免疫”知识模块的教学为例,尝试将艺术教育融合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期能够在尊重生物学教学本身规律的前提下,充分美化教学过程,为生物学课堂增添色彩,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将ADI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达成知识增长和探究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形成质疑—论证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史是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历史。在生物学教学中适当地进行生物学史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生仅学史里有故事可导I发学习兴起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大多是教师将前人已经获得的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间接地获得了许多现成的知识。但学生对前人是如何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缺乏了解.往往形成了“教师讲知识,学生记知识,考试考知识”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头脑变成了“书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让学生多观察、讨…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探索生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将相关知识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恒专 《福建教育》2023,(31):59-60
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的方式来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完整、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