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生“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许多利益诉求达不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层面,致使许多关系民生的利益矛盾长期积累得不到解决,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最终产生消极的甚至对立的社会情绪,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因此,有效减少“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应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和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的各主体禀赋和力量的差异,影响着公共意见表达的质量。通过积极构建"公共审议"的现代公民参与理念,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不断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从而实现地方治理与公民参与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公民开始利用宪法赋予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立法.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提高了立法的民主性、公正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在公众参与立法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和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公民发表言论、利益表达的重要途径。网络表达以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表达负面影响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表达的正确引导,不断完善网络利益诉求制度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进网络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进程,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理性参与的公民网络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视阈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基于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着重从公共治理及公民个体层面分析了公共治理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即从公共治理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有助于公共治理目标的实现;从公民个体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公民自身利益的实现。进而提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构建公共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必须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公民程序法治意识的塑造有利于良法体系的构建、执法主体的自律、司法权威的树立、利益诉求的理性。塑造我国公民程序法律意识,应当在立法方面树立“程序优位”意识、执法方面树立“程序优先”意识、司法方面树立“程序至上”意识、守法方面树立“程序信仰”意识,最终形成公民对程序法的信赖、尊重、爱戴、推崇、敬慕的稳定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立法关涉国民福祉甚广、影响公民利益巨大,离不开公民参与其中并合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社会保险法>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社会领域立法,受到了举国关注.在其法律案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报刊以及信函等方式参与讨论,积极提供各类意见,体现了社会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和利益表达方面的特征.在这些特征背后,隐含着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尺度。在建设和谐社会、各种利益群体分化与组合的现阶段,构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对于应对公民日益增大的参政诉求,使各利益群体通过协商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发展迅速,公民精神逐渐深入,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给信访环境的培育、信访主体的塑造、信访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带来了机遇。同时,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为信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使信访工作复杂化,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既是实现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落脚点。学生满意度调查可以帮助大学实现组织文化转型,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基本利益诉求,它是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的重要内容。从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分析来看,构建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既要强化大学生利益诉求的诸多内容,又要夯实“自下而上”的基本路径,也要明确以高校资源配置方式为切入点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过程是由公共权力机构为梳理社会公共问题、整合相关利益关系及开展相关公共服务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其目标群体主要为具体的公民个体.在公民个体与公共权力机构之间的利益传达与政策反馈路径中,公民社会扮演着中介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政策自身的理性追求与完善,一定程度上诉求并保障了公民社会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而公民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重大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且涉及面越来越广。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对这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也被突出地摆在了党和政府面前。从群体性事件报道中的“话语主体”这一视角出发,重庆“的哥”罢运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进一步地揭示:转型期中国,媒体在拓宽公民利益诉求渠道、协助官民对话中所应当发挥的环境监测和民众利益诉求代言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了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程度。针对转型期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模式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了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程度。针对转型期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模式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社区教育注重公民经济利益诉求和技能培训,忽略了公民社会责任的培育,导致一些社区环境破坏、垃圾污染和文化庸俗化问题开始凸显。以公民社会责任培育为任务的社区教育模式,具体有三个实施阶段:社区再学习阶段、社区探究阶段、社区行动阶段,具体论述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并以旅游型社区郎村为例进行了在地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杨乐 《文教资料》2013,(18):137-13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他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学校领导应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利益诉求,设立相关机构,为学生提供表达诉求的平台,保证大学生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指公民或团体通过特定的方法、途径、程序等了解政策内容、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助于推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面临传统文化弱化、政治制度不完善、公民政治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影响。为此,应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完善参与制度建设等方式,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要求,对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回答。它阐发的整合多元利益诉求的全面发展观,培养公民政治认同和道德共识的文化建设观,协调群众利益矛盾的人民利益观,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缺位的背景及原因,进而指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建立和完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最后提出建立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