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纪中期的“菲勒斯一西方中心”的理论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代表新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将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新理论由学科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4个部分构成,重点讨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派基于本国情况和时代需求,建立了一个与法、美学派不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具体而言,一是在学理资源上,法、美学派启用科学主义来建立自身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满足了他们宣扬本国文化的心愿,也迎合了西方的学术风向,而中国学派则以解构主义为学理资源,建构了以求异为特色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弥补了法、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存在的缺憾;二是在学术使命上,法、美学派秉持民族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他们所建构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服务于这一点,而中国学派则出于“求新声于异邦”的目的,建构了寻求差异、沟通差异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三是在政治诉求上,法、美学派困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他们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为西方的文化霸权保驾护航,而中国学派则承担起了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时代使命,提出了能够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文明和平共处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诠释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思维方式上,不能使用本体论思维,而应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沟通,在目的论上主张中国诠释学的道德归向。概言之,在中、西方思想激烈碰撞的当代语境下构筑中国诠释学必须面临两个问题:第一,诠释中国文本所运用的思维方式;第二,诠释中国文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由此可以导出,在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便会进一步认识到: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可能性在于:在西方古典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启示下,解释出中国哲学文本的道德意义和实践途径。这是中国古代哲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所关注的,也是西方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包括犬儒学派所关注的,他们在仰观天象、凝望星空的时候都将目光伸向了比天空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通过茶花女与杜十娘的比较,发现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不能只是文学现象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简单比附。而应在文学比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文明的历史和审美联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认识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中的比较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概念的比较、数量关系的比较、形式结构的比较、数学性质的比较等。数学对象的差异性和同一性是进行比较的客观基础。比较数学对象的差异性,可以将数学对象加以区别;比较数学对象的同一性,可以认识数学对象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基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等现状,由探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多维度理论出发,就自我同一性的存在差异性向中国和日本大学生问卷调查,并分析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显示,在社会同一性方面中国大学生明显高于日本大学生,而在个人同一性方面,二者相差甚微,进而试论达到自我同一性的要件.  相似文献   

7.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8.
一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的性质与范畴 比较文学学科的特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比较法 略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变体与地域变体——偏远民族地区 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行性讨论 论比较文学在西方的发展 文学的纵向比较——读《白之比较文学论文集》有感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比较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西方教育文明源头上最早的两位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其相似性反映了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共同规律,其差异性则反映了各自遭遇的社会生存环境以及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开创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传统和教育研究范式。在当代多元化与一体化并存的社会背景下,东西方教育与文化正由传统分化走向新的融合,或许从比较文化角度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及其所显现出来的相似性合差异性,能给教育科学发展一些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0.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大主题和精髓。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最早在西方认识论史上突出地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自觉地在认识论基础上,以主客体相统一入手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其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影响着此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向。黑格尔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康德和黑格尔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学的"以道观之"达到"道通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禅学的"般若直观"达到"不二法门""圆融相即""平常心是道"的妙悟都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的文化思想。真人所达到的妙悟境界可以说就是西方人所渴望的"完全客观的感觉"。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比较侧重事物的差异性、独立性,特别是相对独立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辩证思维的极限,它要超越"二元对立"所造成的悖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论“失语症”提出良久,但迄今缺乏具体的个案分析;这一问题虽是在比较文学背景下被提出的,却缺少本学科的反思。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例如钱锺书的《读(拉奥孔)》,实际上在本体论和话语学两个层面上已经“失语”。如此缺乏批判性的对西方文论的隐性顺从,将使中国比较文学沦为“东方学”的话语工具。  相似文献   

13.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 ,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探讨了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何以可能这样一个理论问题,作者认为:比较教育历来就是一个异质的领域,并一直存在着学科同一性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它缺乏独特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且存在着严重的比较教育学者的“文化自我迷失”;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确立比较教育学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5.
百余年比较文学学科史的舞台上学派纷争层出不穷,法、美、苏等各派名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不断推进着比较文学研究向前发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共同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石.然而,比较文学学科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够成熟,在学派纷争的背后,比较文学的“危”与“机”并存.在这种现状下,中国比较文学应充分利用其先天优势与后天机遇,以世界文学的视阈和胸怀超越“学派”性质,为比较文学学科和东西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西方比较文学热衷于泛理论和泛文化研究.而对学科自身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淡薄。现在不是比较文学“消解”文论.而是比较文学在被文论“消解”。因此比较文学在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重的处于“十字路口”。由此否定各种文论也同样不可取.因为当代各种文论对文学研究带来的贡献正好是同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合拍。中国比较文学要想进一步发展.除离不开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外.尚需解决好三个问题.即(1)跨文化体系及其“因缘结”的困难;(2)中西文化体系之间具体操作上的“概念困惑”;(3)本学科传统积累和“知识装备”现实要求之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儒家民本主义思想理论前提,特定内容,历史走向的分析,说明儒家民本主义与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历史接合点.从而显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决不仅仅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舶来品,它具有自己的理论的源头,文化基因,民族特色和特定内容.其特定内容就是群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首先在于它跨越了国别文学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它的国际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与封闭性和宗派性更不相容;另一方面,跨越国别文学界限的前提又恰恰在于不同国家的各族文学自有其独特性,如果各族文学大体相同,比较就不可能进行.自从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到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回顾这一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大体只局限于西方文化体系内部;由于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的统治,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几乎泯灭亚、非、拉各民族文化特色为己任.在比较文学极为兴盛的本世纪20年代末,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就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公开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文学愈来愈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五四”时代,首先是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发表了关于儿歌的比较研究。也有人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故事如《狼外婆》进行比较研究,但后来就渐渐沉寂了。在学术界也没有广泛地兴起和应用这种方法。近两年,北京大学及上海,相继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提倡比较文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出版了书刊。比较文学已成为热门学科了。尽管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对于它的研究目的、范围和功能,世界各国其说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是,我以为对于民间文学来说,比较的方法是一个很有益处,甚至很有必要的方法。当然,它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还需要努力探索,珍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比较诗学与中国诠释学的创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两个问题。比较诗学与哲学诠释学乃是基于相同的哲学思潮,它们都是对盛行于19世纪的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反思和超越。在中国诠释学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借鉴西方诠释学的理论,以其作为学术参照,另一方面要从中国诠释传统的实际出发,对于在中国诠释历史中所形成的章句之学、训诂学、考据学、目录学等学科有充分的认识和使用,从而创建出立足于中国诠释传统的诠释学理论。这样一种研究的方式和思路对于中国比较诗学的发展无疑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所要求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可能就体现在创建中国诠释学的过程中,创建中国诠释学也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比较诗学发展中可以参照的一个成功范例。从另一方面看,比较诗学也为中国诠释学的创建提供了比较的视域,而中国诠释学的创建对比较诗学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提供了学科基础和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