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还没正式开会之前,众多的家长都在叽叽喳喳拉家常。当然,主题都是“谈孩子”。甲:我家鹏鹏太善,在班上总是受人家欺负,脸上被别的孩子搔了几道血痕,还哭着回家……我说你哭啥?你就不会打他么?打不赢就咬他一口嘛!孩子太善了有啥用?一辈子只会当受气包!乙:我家那小子更晦气,老实得不会说谎,值日做清洁时,孩子们都没洒水扫地,老师问时,别的孩子都说洒水了,就他红着脸说没洒水。结果,罚他把满教室的课桌全抹一遍,累得一身臭汗。老实就是吃亏哟!丙:孩子也不能太直肠直肚了,我家那…  相似文献   

2.
吴尧 《老年教育》2009,(9):30-30
俗话说,“三十岁前看父敬子,三十岁后看子敬父”。孩子们曾经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骄傲,多少年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又成为父母口中时常谈论的话题。现在父母都退休了,生活比较清闲,遇到老同事、老邻居、老朋友总要聊上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也会产生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的表现大不一样,在学校里热爱劳动,在家里却是袖手旁观;在学校里能够关心同学,在家里却是只知索取;  相似文献   

4.
一个班有3个孩子患“多动症”,在另外三所学校里竟有“多动症”儿童25人,这惊人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据了解,医生是根据孩子“在不适当的场合表现出过度的活动,注意稳定性短暂而难得集中,对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冲动难以控制学习成绩差”等象而诊断为“多动症”的。这样的诊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言教 《下一代》2013,(10):21-2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如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已经摆到了非常重要的突出地位,不但是家庭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但我们却看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往往都是注重对“坏”孩子的教育,不断地纠正他们暴露出来的不足、毛病和缺点,而对那些“好”孩子往往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教育。那么,是否只有对“坏”孩子才需要加强教育,而对“好”孩子就不需要教育了呢?其实,对于那些日常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同样需要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大人错怪孩子的现象是屡屡发生的。比如大人在洗衣服时,孩子兴致勃勃地也凑过来“帮忙”,结果弄湿了衣服和鞋袜。于是大人就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和训斥:……一般说来,错怪孩子,不论其程度如何,都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在心理上笼罩上一层阴影,长此以往,还会留下心灵上的创伤,延缓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年龄幼小、性格倔强、不肯屈从的孩子,他们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产生一些与大人的期望相反的逆向反应。所以,我们对错怪孩子的事不能掉以轻心。为了避免错怪孩子,造成大大小小的“冤假错案”,我们大人至少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调查研究,不凭主观猜测和推理去给孩子“定案”;二是对孩子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如上述洗衣服的例子,孩子本是一片好心,是在一种美好愿望的支配下的可贵行动,只是力不从心和“注意”的单向性,便成  相似文献   

7.
尽管人们经常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儿童的胆量,可孩子们毕竟不是毫无畏惧的。我已步入中年,按说与孩提时代早无瓜葛,可近来老是做着童年时的梦:只身处在一座大荒丘上,四周茫无人烟,无路可走。每次惊醒,都是一身冷汗。认真回想一下,恐怕是因儿时所受惊吓、强迫的压抑,成为一种潜意识而夜有所  相似文献   

8.
小茵 《中国德育》2007,2(1):1-1
中医把药材分为“热”“寒”“温”三种,听一位老医生说,人对应着可以分为“好人”“坏人”“性中人”。他还说,性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谁身上没有毒性。所以,正常的人一定会藏着些“小毒”、犯些小病,那些终年不得病的人一旦发病往往就是顽疾,很难救治。人的身体如此,人心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的家教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家长过多灌输经验和好恶,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持相反态度。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将自己的经验与好恶大量灌输给孩子呢?  相似文献   

10.
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有出息”的,因此就不惜一切满足孩子。有的是孩子要啥给啥,无度地娇惯纵容;有的是大鱼大肉侍候孩子,鞍前马后陪着孩子,无微不至照应孩子;有的甚至是为了孩子不惜牺牲个人的前途和事业。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盼望孩子学习好、有出息,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种下了关爱,却收获了埋怨,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学美术毕业的我有了一个新家——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幼儿教师,是许多人向往的美好职业,还没上任的我暗喜过,然而说句心里话,工作的辛苦只有幼儿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当工作一天我累得腰酸背疼时,为上交材料忙得焦头烂额时,努力工作但看不到成果时,我也退缩过,也想逃避过……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幼儿园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女儿钱铂,现在是江苏省启东中学初二(5)班(实验班)班长,学校学生会的文娱部长。曾经夺得第三届全国少儿音乐智力竞赛第一名,全国农村少儿作文竞赛一等奖,全国学赖宁好儿童等20多项荣誉。我们作为当父母,奉行“三不主义”,也许有利于孩子。  相似文献   

13.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当今世界上每150名孩子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目前全球有3500万儿童惠孤独症,且以每年10%~14%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国已有180万自闭症患儿。对于这种疾病,人类目前所知甚少,更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意味着,自闭症孩子今生只能在孤独中度过,人们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作"星星的孩子"。2010年10月10日在美国拉  相似文献   

14.
抓住孩子成长的“瞬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细节发生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位教师实践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想使"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相结合的课堂更加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你会经常看到孩子制造的一些"痕迹":撕了一大堆纸条,说是做了好多的面条;在玩具堆里拖出一只毛绒小狗,告诉你这是他最好的朋友;口渴了,倒了满满一杯水,眯眯笑着的眼睛很是满足;毛衣不小心被钉子挂住了,使劲地拉,终于挣脱开了……  相似文献   

16.
张俊 《江西教育》2006,(1):33-33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单志艳 《中国德育》2012,(21):57-57
问: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在家里、学校和学习班间奔波。如果孩子学习不好,我就很委屈,心里对孩子说:“妈妈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对得起我吗?”我很困惑:大人该不该“陪”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丈夫时常说我是儿子的拐杖,儿子小时候聪明伶俐又乖巧,倒让我自得其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觉,教育孩子作好孩子的拐杖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相似文献   

19.
何楠 《家教指南》2007,(12):25-27
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事业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便将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或全托班。近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全年无假期的幼儿托教机构,能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全包”式托教,解除了父母的部分后顾之忧,能让不少紧张忙碌的年轻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压力。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其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么,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究竟何利何弊?我们先听听家长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大人跟孩子讲话,一定要谨慎,切不可信口开河。因为小孩,特别是处在小学年龄段的儿童,思维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大人讲话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孩子的误解。有时,在大人看来只是一句玩笑,或不经意的话语,孩子却会当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布下阴影,甚至影响到他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