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潇 《出版广角》2021,(6):74-76
媒介环境的巨变推动了人物类特稿近年来在叙事层面的不断革新.文章以众多新闻媒体的特稿作品为例,探讨新媒体浪潮之下,人物类特稿在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方面的变化.由此得出,对报道主题别样价值的挖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增多以及细节描写的文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当前人物类特稿创作的共识.这种变化既是为了适应融媒时代的多元传播环境,也是这一新闻类别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稿类新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人物》杂志为例,以“创新性话语建构”为切入点,意在研究媒体融合时期它在文本话语、交互话语、话语体系重构等三个层面的一些创新与不足。通过逐层梳理,笔者得出:《人物》这一老牌纸媒在融媒体时代的突围,是其创新性话语建构的结果,凭借深度、质量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意在实现高价值话语体系的重构与后真相时代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3.
时政类新闻期刊经过近40年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和形势的变迁其叙述话语也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简单告知到故事化叙述的多重演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我国时政类新闻期刊中叙事话语的四种样态,即以宣传为主的政治话语,以资本驱动的商业话语,回归新闻本质的民间话语和以事实为本位到追求故事化叙述的话语转变.新闻话语发生的转变,一方面离不开市场和技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离不开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在新闻叙事话语的转变过程中,越来越回归新闻的本质属性,体现新闻规律.民间话语在与政治和商业话语的博弈与抗争中成长和壮大,新闻叙事不断由政治化语境向故事化、平民化、娱乐化叙事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非虚构的叙事文本,人物类新闻作品是研究新闻叙事学的重要范本。本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文本为案例,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剖析深度报道作品的叙事规律,探讨叙事学策略对于新闻作品内容建构的可能性功能以及叙事学理论对新闻业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冰点周刊》作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特色刊物,它寓共情叙事于人物报道中,创新引领了新时期的人物报道理念。在我国遭遇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它继续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选取去典型化的叙事对象,采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和立体视角,同时营造出贴合时代背景的新闻意象,在以小见大中使受众达成思考与理解。纵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人物特稿,《冰点》主要从理解、沟通、关怀三条路径达成共情叙事的目的,从而形成成风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物类视听作品旨在以“人”为主体,通过记录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状态和内心世界来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运用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动漫大师宫崎骏独特的创作经历和生活体验,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心灵共振。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试图探究本片对于人物及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呈现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薛柯 《今传媒》2022,(7):82-84
《南方周末》特稿风格独特、成熟,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被视为“中国式特稿”的典范。本文以特稿《张玉环从凶手到无罪,被迫缺席的27年为例》为研究对象,试阐述《南方周末》特稿中叙事策略的运用与效用,分析其产生的影响,期望能为新闻特稿的写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期刊市场竞争激烈,新生杂志纷纷抢滩市场,与此同时,部分杂志选择顺应新的时代环境重装上阵,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老牌高端杂志《人物》为代表的杂志转制后成为2012年期刊市场的亮点.本文从价值取向、报道内容、营销模式等方面分析杂志的改版转型,借此探究杂志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0.
吴甜 《东南传播》2012,(4):63-64
本文以叙事学的叙事视点为切入口,探讨《海豚湾》和《海洋》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及功能。《海豚湾》运用创作者的视点,既具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海洋》这部纪录片采用了创作者以及主人公这两种视点来叙事,以片中人物情感、理解和认知来叙事。这两部纪录片的叙事视点各自运用不同的叙事视点特色以及在片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也蕴藏了深刻的意义,两部纪录片都传达作者关爱海洋生物,保护环境的呼吁。  相似文献   

11.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引入新闻报道的新闻理念。由于与传统新闻学存在分歧,使其在世界新闻史上"昙花一现",但新新闻主义的合理成分仍被保留下来。本文以《南方周末》特稿为例,对其经典稿件进行文本分析,展示新新闻主义典型写作手法在南周特稿中的呈现,并分析新新闻主义在当今媒体新闻语态转变背景下对新闻文本革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就曾经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①他还指出,"  相似文献   

13.
2019哈尔滨铁路局集团公司年终重点报道工作中,《哈尔滨铁道报》提前策划选题,成立《传承辉煌、再谱新篇》年终重点报道项目组。自12月17日起,开设"传承辉煌、再谱新篇"专栏,连续8期在《哈尔滨铁道报》头版头条位置盘点一年来哈铁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基础建设、深化改革、民生保障(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多元化经营、三线建设、党建工作等8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巨大变化,在醒目位置刊发系统改革、命运共同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亮点工作报道,大力宣传集团公司确定的新目标和部署的各项任务,以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大数据、好故事等方式,使广大干部职工凝聚新共识、认识新体制、迎接新挑战、再作新贡献。稿件除了在报纸刊登外,还利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强调正义、良知、理性、爱心,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和尊严,人文色彩浓厚,具有明显的启蒙者姿态,彰显出智慧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该报在新闻写作上往往独具风格,其人物报道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具有文学的意味;在文本结构上也时有创新,它们往往以精到的细节见长,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周思瑶 《新闻前哨》2021,(5):102-103
本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出发,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环球人物》封面人物版人物通讯中的50篇文本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现代汉语句式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情况及特征.研究发现,在人物通讯中,标题的语用特征多为表意明确直接的短句与整句,正文的语用特征多为整句与散句相结合,从句子的语气和功能层面分析,陈述句在人物报道中运...  相似文献   

16.
在叙事学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争论:人物和故事,到底哪个更为重要?亚里士多德两相权衡后得出结论说,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随后,小说的发展则使答案的钟摆指向了另一边。如今,争论依然在继续。虽然学者们始终无法就“故事”和“人物”的排序形成共识,但对于两者的关系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即故事必须与人物相伴而行。换句话说,故事的讲述离不开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张琦 《视听》2021,(6):46-47
B站以海纳百川式的文化包容为青年亚文化群体提供了狂欢舞台,其自制的音乐类网络综艺《说唱新世代》继承了这一特性.该节目多元化的叙事主体在高自由度的叙事活动中共同建构叙事线索;多种青年亚文化元素共存,融合创新的叙事风格,提升了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力;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丰富叙事情节,再现叙事主体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靳盼 《视听》2021,(5):89-91
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为探索文本的叙事语法与意义提供了思路.本文借助行动元模型探讨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救一人亦救天下的表层结构,运用符号学矩阵探索电影对儒家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呼唤与复归.电影《姜子牙》在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再生产过程中,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在批判的创新中深化了原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冰点·特稿》中的91篇文本进行深入研究,从文本功能、文本内容以及文本叙述三方面对其文本的新闻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其他媒体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筱妍 《新闻世界》2011,(9):270-271
本文主要以叙事理论和符号学的方法浅析《小丫跑两会》在信息传播中构筑的品牌形象,探讨其在经济类电视新闻中的独到之处以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