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小芹 《科学课》2009,(8):60-60
有关大气压的演示实验虽然很多,但能同时展示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客观现象的实验却很少。本教具通过安装在球状体容器上各个方向的6个气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同时胀大的现象,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的存在和向各个方向施力这一事实得以直观表现。实验生动有趣,制作材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装罟图加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及方向的趣味实验沈新家(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学432723)⒇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虽很多,但能同时显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的实验却很少.本文介绍一个既能显示大气压的存在,又能简便、迅速、直观地显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的趣味实验.该实验取材...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速览考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其产生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考点2:大气压的测量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相似文献   

4.
一、重要知识点1.一个重要概念大气压强: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二个重要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揭示了大气压的存在,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相似文献   

5.
大气压强     
考点复习·一、大气压强的产生1 空气由于受到   的作用 ,而且能够     ,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大气对        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简称    或     .二、大气压强的现象1 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的存在 .2 用吸管能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 ,饮料是在    作用下 ,通过细管被压入口中的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1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测定      的值 .2 1标准大气压约等于     帕 ,它能支持约     米高的水柱 .3 大气压随距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加而.4 …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原理与教学要求出现的实验现象必须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即实验原理不确切,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在讲授人教版9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中&quot;大气压强&quot;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教师会精心设计各种新奇的演示实验,如&quot;瓶吞蛋&quot;实验、&quot;试管吞试管&quot;实验等等,在成功演示了这些实验后,教师就会向学生解释这些有趣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精彩的大气压强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实验现象很好地反应了大气压强的作用的效果,但下面2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否只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成功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产生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其中的几个演示实验,演示时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通过研究探索,我总结出了成功演示大气压强实验的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8.
大气压的存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而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做好活塞式抽水机抽水过程的演示实验,有利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但有些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实验室中并没有现成的演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气压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可以  相似文献   

10.
大气压问题     
《今日中学生》2014,(8):15-17
正大气压强这部分知识,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大气压的特点以及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一、大气压的存在例1找一个水杯或玻璃罐头瓶,一块旧棉布。把棉布浸湿后,迭成几层,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给瓶里放上一团棉花,用火燃着,不等火熄灭,就赶快把瓶子扣在湿布上,过一会瓶子就把布吸住了。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必须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掌握物理知识,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本着这一出发点,对义务教育版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的课堂教学作以下思考,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2.
<正>考点速览考点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考点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马德堡半球实验、钢笔吸墨水、覆杯实验、瓶口吞鸡蛋、吸管吸饮料、瓷砖上的吸盘等。  相似文献   

13.
舒欣 《中学科技》2013,(1):30-31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的内部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有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中间抽成真气的两个半球紧紧吸引在一起,几匹马都拉不开,可见大气压的力量有多大。大气压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另外在地面,大气压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比方阴雨天气时气压就比平时低,而且一天当中的气压也会有变化,一般来说早晨气温低.气压就高些;中午气温高,气压就低些。气象学上常通过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来预测气候。有了自制的气压计,我们也可以随时观察气压的变化了。  相似文献   

14.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它对于学生理解大气压数值很重要.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按教材方式做本实验有不少弊端:(1)向管内灌水银劳神费力;(2)水银在常温下易蒸发且有毒性,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不少教师以讲代做;(3)即使做过本实验,仍有不少学生不相信是大气压支撑了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认为,大气压对槽里水银的压力是向下的,怎么说是大气压向上支撑了玻璃管水银呢?二是学生看到的不是大气压使水银柱上升的过程,而是下降的过程,再加上教师的唠唠叨叨,往往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5.
托里拆利实验是中学物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不但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可以精确测出大气压的数值。一、改进的必要性传统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既简单,又经典。说它简单,是因为该实验装置的"主  相似文献   

16.
1 大气压实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130页图11-3实验能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确实存在。人教版教学参考书第148页也对这个实验作了明确说明:如果没有硬纸片,可用牛皮纸或马粪纸、普通白纸、塑料片等代替。实验时,把杯子倒过来的过程中要用手心把盖住的纸片按紧,当杯子倒过来后,让学生观察到水和硬纸不掉下来。这样做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只能证明空气向上有压强,但难以使学生理解空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二是如果实验中所选用纸片表面粗糙,稍不注意(如晃动等)就会造成空气进入杯中,当杯子倒过来后,纸片会掉下,水就洒出来了,实验也…  相似文献   

17.
一、以课堂演示实验为主渠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特别要注重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思维,获取知识。例如: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首先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拿一只盛满水的杯子,口上盖一硬纸片,让学生思考:将杯子倒过来,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多数学生认为水会流出来,实验结果并非学生所想。在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时,教师就趁势给学生说明大气压的作用。接着用带拉手的两只皮碗做实验,当两只皮碗贴紧后挤出碗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来拉,怎么也拉不开。可是从边缘掰开一点空隙,进入少许空气时,两皮碗却自然分开,使学生大吃一惊。再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此时学生产生了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的疑问。最后做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看到大气压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大气压的值约105帕。这样教学,学生易理解,记得牢,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讲杠杆原理和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杆秤、磅秤、起重机,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用课余时间做一个杆秤,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物...  相似文献   

18.
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碰撞而产生的压力。大气中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令许多小学生困惑的是:我们身处大气压力下,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小学自然教材和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列出了几个有关大气压的实验,这些实验有助于小学生对大气压概念的理解。但这些实验通常是利用外力克服大气压做功,和科学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相似。这里,我们介绍两个利用大气压做功的实验。直观的实验现象更容易使小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20.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大气压”教学内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不但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还可以测出大气压的数值(出于水银有毒性的安全考虑,现在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多用学生观看录像来代替了)。然而,在历次的托里拆利实验演示(或看录像)之后,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实验不理解,主要是弄不清楚玻璃管中76 cm高水银柱的压强,为什么会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即便教师费尽口舌,从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变化的角度去分析,也仍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达到似懂非懂的地步。这很可能与大气压比较抽象有关,对于空气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大气压强我们又感觉不到,不像人在水中能感觉到水压强的存在。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讲,大气压强是非常抽象的。为此,笔者尝试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如同用水流作比来讲解电流、用水压作比来讲述电压一样-用液体内部的压强作比来讲解大气压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