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安十九年到二十一年,是曹植一生的顶峰,也是曹植一生最为快乐的时光,在这个时期,他在政治事业和情爱人生的两个领域,都达到了一生的顶点。但建安二十二年,对于曹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十月被确立为太子,兄弟之间的太子之争,以曹植失败而告终。但与此同时,曹植却焕发出了巨大的写作才华,写作了大量涉及甄氏的诗文作品,主要有《节游赋》、《西北有高楼》,以及后来回忆所作的《妾薄命》等。按照时间次序依次辨析,从而考证出(一)《美女篇》与《陌上桑》:曹植的欢乐;(二)《蝉赋》:曹植的反省;(三)《节游赋》:曹植的节制。即从文本出发,再次论证了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魏王曹操传位于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植,名子建,文思敏捷,名播海内。  相似文献   

3.
七步之才     
此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从小爱好文学,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华,很受曹操的宠爱。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一心想当魏世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想方设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最后曹丕终被立为魏世子。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魏王曹操的长子曹丕,8岁时便能画善骑,好弄刀剑;幼子曹植天资聪颖,思维灵敏。这年秋季的一天,曹操和夫人带着儿子曹丕和曹植在郊外游玩。日薄西山时,来到一座庄园前,曹操蓦地抬头一看,墙外攀有一物。他借题发挥,将此物用七言诗编成哑谜,让两个儿子猜出谜底,借以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对曹植为曹操第几子颇有歧义。文学古籍出版社《曹集铨评》定为第二子,王瑶《魏晋五言诗》定为第三子,郭沫若《历史人物·论曹植》定为第四子。徐公特在《文学评论》上著文阐述,他认为“曹植为卞氏所生第三子”的提议为好。文章指出,曹操姬妾较多,前后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从各种材料推断,曹植应是卞氏 所生之第三子。至于在众多姬妾所生的二十五子中,实难确定曹植为第几子 曹植为曹操第几子@齐红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7.
曹操、曹植虽仍沿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但又对旧题进行了不拘一格的改造。以《薤露行》为例,可看出曹操和曹植的乐府诗继承了古辞的"悲情"和"朝露"之感。但在题材与叙述视角上均有所演进,在题材方面:古辞的丧歌,曹操用其写时事,曹植用其抒发己怀;在叙述视角方面:古辞重在吟咏他人之事,曹操除了着重吟咏他人之事外,参入了个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到了曹植就表现为着重抒发自我的理想与情感了。  相似文献   

8.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杰出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而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曹植,字子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很有文学天才,作品乐观开朗,富有理想和抱负,曾被曹操所赏识,准备立为太子,这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千方百计对曹植加以迫害。悲惨的遭遇使他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骨肉相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传说曹植和他哥哥曹丕跟随曹操讨伐袁绍时,得到一美女甄氏,兄弟俩都爱上了她。但由曹操作主把甄氏嫁给曹丕了。曹丕做了魏帝以后,把甄氏立为皇后,但不久就被曹丕的宠妃郭氏害死了。到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朝谒,曹丕故意  相似文献   

9.
不少成语都与历代文人有关,熟读这类成语,既可加深理解意义,也能丰富文学知识。下笔成章所指曹植语出《三国志·陈思王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曹植为曹操的第三子,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后,怀疑是他请人代写的。曹植回答道:"我用嘴说  相似文献   

10.
侠客行     
自司马迁为游侠作传起,侠客就从"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的禁律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崭新的生命。此后,借侠客自抒怀抱者络绎不绝。有志愿献身边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的豪迈,有帮人排忧解难,重然诺,轻死生,"事了拂衣丢,深藏功与名"(李白《侠客行》)的洒脱,当然也有"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谭嗣同《望海潮》)的无奈。可以说,"侠"已经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牵牛诗话     
牵牛,本是一个星宿的名称,俗称牛郎星。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与银河西的织女星相对。《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相似文献   

12.
短文译注     
曹植①十余岁,善属文②,武帝③谓植日:“汝倩④人耶?”植曰:“言⑤出为论,下笔成章⑥,願当面试,奈何⑦倩人?”——《三国志·魏志》[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宇子建,曹操第三子。②属文:写文章。属:读 zhǔ连缀。③武帝:即魏武帝,也就是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④倩 qiàn:请人  相似文献   

13.
曹植是我国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自幼“生于乱,长于军”,虽然依靠父亲曹操相王之尊的显赫地位,有过一段优游闲裕、风流自赏的贵公子生活,但毕竟是较多地感受了乒火、饥疫的灾难生涯。司马门事件之后,失宠于乃父,曹丕继位,则又遭忌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作威作福”《曹植新探》(黄山书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版。以下简称《新探》)《曹植的经历》一节中,著者在论列了曹丕嗣位魏王及为皇帝期间打击拥植派的事实以后,有一段评述。为避断章取义之嫌,我权且把它抄在下面:对曹丕这一系列挟嫌报复的仃为,史家早有微辞相讽,陈寿评曹丕“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  相似文献   

15.
宋晓霞 《学语文》2003,(4):15-15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入了曹植的《白马篇》和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诗和曹操的诗有什么区别?谁的艺术价值高一些呢?现以《白马篇》和《短歌行》为例,分析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意为难弟弟曹植,限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流传广泛的《七步诗》,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作。曹植生性聪明,十岁能诗,深得父亲曹操宠爱,因而受到胞兄曹丕的妒忌。曹丕即位为魏文帝以后,有一次故  相似文献   

17.
车渠椀赋     
曹植、应踢、王粲、徐干皆有此赋。丕赋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周,其俗宝之,小以系颈,大以为器。”《广志》云:“车渠出于大秦(按:罗马)及西域诸国”。考《魏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屠河地,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凉州平定,西域交通开始恢复,西域诸国饶送,才能达致邺都。应、徐、王俱死于二十二年,则此赋创作时期,不会后于二十二年春天。是时王粲已死,据此,此赋或写于二十一年中。  相似文献   

18.
曹丕,字子恒,沛国谯(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灵帝宁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操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辞世,丕嗣位为魏王,同年冬,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都洛阳,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在位七年,公元226年卒,谥“文”,称魏文帝。  相似文献   

19.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阝属)”应瑒和刘桢)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他们的作品所体现的,“建安风骨”对后代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王粲(177—217年)则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这个评价是很高的,王粲十七岁时因为政局动乱从长安到荆州,投奔刘表,在荆州生活了十六年,一直未受到刘表的重用而郁郁不得志,这种心情在他的名作《登楼赋》和《七哀诗》(其二)中都有生动的抒发。二○八年他离开荆州归顺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被辟为丞相掾,后迁军谋祭酒,从曹操西征时还拜为侍中(侍从帝王左右,出入宫廷的官)。那么,王粲何时担任侍中的呢?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中的“二乔”指孙策、周瑜的妻子,史称大乔、小乔。《三国演义》中的二乔故事,是作者根据杜诗虚构而成。孔明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对周瑜谎说曹操曾发誓要夺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为让周确信。孔明还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件事被称为“孔明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在《宴长江曹操赋诗》一回里,作者又让曹操亲口说出想得到“二乔”,以此与孔明之言相呼应。 但一查史籍就会明白,孔明、曹操之言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曹操建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而曹植的《铜雀台赋》写成于该台建成后的两年。可见,铜雀台与赤壁之战根本无关。孔明所念的两句诗也是赋中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