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静 《科学课》2009,(6):18-19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但是,由于概念形成的途径不同,儿童头脑中的概念有科学的概念,也有不科学的概念。比如,小学生都知道许多动物是“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但如果问他什么是“鸟”时,他们会说“鸟是会飞的”。他们认识不到“羽毛”是鸟特有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概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某种程度上,科学课的学习可视作改变学生初始想法的过程,不断修正和完善概念的过程,即概念变化的过程。科学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他们的观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操作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3.
科学概念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形成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实验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意识到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性。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科学概念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构建科学概念已成为教改方向。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发展水平.把握新概念的生长点,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注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应用,是突破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瓶颈的关键。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概念重组,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的正确方法,以实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注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应用,是突破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瓶颈的关键。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概念重组,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的正确方法,以实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关注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应用,是突破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瓶颈的关键.通过启发学生进行概念重组,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的正确方法,以实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9.
孙秀梁 《物理教师》2007,28(1):9-20
闲暇之余,我常常就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和身边的小同学进行“科学对话”.我之所以选择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为“对话”的对象,是因为我想了解儿童对物理现象的最原先的的理解.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受书本知识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他们也具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他们的想法是在物理现象和生活经验的直接启示下产生的,是对科学的一种感悟.而这些感悟的表象也是我们学生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作为教师,有必要了解哪些表象对学生的概念和规律的构建会起阻碍作用,哪些表象会起支撑作用.比较与不同年龄学生的“对话”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小同学持有的令人惊奇的观点.透过这些“天真”的想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我的物理教学起不小的启示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幼儿对科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是其今后真正掌握科学概念的出发点和基础,具有独特性,属于前科学概念的水平,具体性、表面性突出。幼儿科学记录有利于幼儿前科学概念的获得,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并为幼儿科学记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杨洋 《科学课》2013,(6):14-15
从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科学事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事实是学生进行同化过程的填充性信息,也是学生顺应过程中转变前概念的有力证据。因此,强调科学概念的教学.必须关注科学事实的积累、获取和丰富,从而有效地为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所谓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有关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大都来自建构主义思想。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是促使儿童通过探究去认识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并深入思考他们观点和经验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概念、技能与观念等方面。其中,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它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深刻地认识理解过程或事物及其规律,这就必须在科学探究中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形成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思考方法的必要条件。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熟练应用概念,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一、找准概念切入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生活是数学的土壤,很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学时从生活问题引入,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请同学拿出课  相似文献   

15.
如何联系儿童既有知识,系统地教授作为客观世界与现象的原理的结构化知识,如何使得他们从朴素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因而采取怎样的教材、教法——思考概念变化的机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近些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概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概念教学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的重点,而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则是落实概念教学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龚汉平 《科学课》2008,(10):1-1
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先对一个人形成概念(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的合称)的途径进行剖析,通过剖析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8.
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先对一个人形成概念(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的合称)的途径进行剖析,通过剖析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9.
袁优红 《阳光搜索》2014,(1):96-100
小学生是带着原有的认识走进科学课堂的,这些对科学自发的、稳定的理解和经验,称之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并逐步形成的,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自己形成的前概念相当牢固、稳定,而新概念的建构,必然会与前概念形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是非常顽固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已经接受了新概念,但换一种情景时,错误概念仍然会产生作用,只有足够的刺激或证据呈现时,学生才会真正转变错误的前概念、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学生遇到与前概念不一致的新概念时,往往表现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重新解释新概念甚至不接受。这表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如果不克服这些障碍,对建构新的知识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是教学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得概念的前提,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很快进入学习概念的最佳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