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2009,(4):52-53
由学生的发现想到的 迟旭华 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乡下孩子讲了《毛细现象》一课。因为路途较远,携带不便,我便把实验器材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课前一番精彩的开场白过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水在粗细不同的三个塑料吸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几乎一样高。  相似文献   

2.
王贺湛 《科学课》2008,(8):53-5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  相似文献   

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吴如春 《小学自然教学》2009,(6):M0002-M0002
前不久,我上《毛细现象》一课。学生在用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和塑料管进行实验时,发现了结果相反的实验现象:把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上升,并且玻璃管越细,液面越高;而把不同粗细的细塑料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下降,并且塑料管越细,液面越低。这下子教室里可乱了套!你跑到这个桌子上看,他跑到那个桌子瞧,有的甚至叫了起来。我平静地站在那里,待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投向我时,说:“请大家把实验的情况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5.
吴如春 《科学课》2009,(6):M0002-M0002
前不久,我上《毛细现象》一课。学生在用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和塑料管进行实验时,发现了结果相反的实验现象:把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上升,并且玻璃管越细,液面越高;而把不同粗细的细塑料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下降,并且塑料管越细,液面越低。这下子教室里可乱了套!你跑到这个桌子上看,他跑到那个桌子瞧,有的甚至叫了起来。我平静地站在那里,待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投向我时,说:“请大家把实验的情况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6.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  相似文献   

7.
鬼基医生想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眼球。下面的实验,让我们看看他想搞什么……你需要准备:美妙而晴朗的一天、一根塑料吸管、小剪刀、一些泡泡水(要是没有的话,你可以在200毫升热水里滴几滴洗涤液。把它搅匀,可别让你弟弟给喝了)。  相似文献   

8.
王玉哲 《山东教育》2005,(14):41-41
唢呐、管子、双簧管等有簧片(俗称哨子)的管乐器,其簧片大都是苇竹竿做成的。也有少数乐器使用其他材料做簧片。那么,用一只喝饮料用的塑料吸管能不能做成簧片呢?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一些科学课,课堂上屡屡出现实验失败导致误导而处理不当的现象。如在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马铃薯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教师先是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通过实验明白了大  相似文献   

10.
磁学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好演示实验。不仅能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和尽量少的语言讲清楚问题,而且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原演示实验方案(《科学》教材) (1)实验器材 如图1所示,2只装有煤油的烧瓶、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烧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相似文献   

12.
王明祥 《江苏教育》2007,(14):110-11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释》一课,是属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一课,本课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处理这课关于“毛细现象”实验时,我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缸的主人:孩子啊,人你也救了,名你也出了,快把你的家长叫来吧,我那缸可是祖传八代的古董缸啊!.  相似文献   

14.
<正>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方法步骤三: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两三次。我们知道,毛细吸管很细,且口径小,若按课本上要求,很难使滤液中的色素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影响实验现象,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毛细  相似文献   

15.
冯小秋 《物理教师》2008,29(11):23-23
实验1:光的折射现象的引入实验 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器材:高约20cm的长方形玻璃缸、白色小塑料块(或其他能沉于水的白色小物体),玩具手枪(以小塑料球作为子弹,速度较快),激光枪,水.  相似文献   

16.
物理新课标的教学是贯穿科学探究的教学,可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认识世界,建立美好的未来。新课标的运用需要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老师会使用新教材,学生会学新教材,教与学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新教材的特点及探究、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导学过程看,很有必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器材开展实验与探究,这几年的中考也反映了这一点。1999年中考实验题:用弹簧秤、空矿泉水瓶、绳子和足够的水和牛奶,测量牛奶的密度。2000年中考题:用一个质量为m1的硬币和一支圆柱形铅笔,测量一把质地均匀的刻度尺的质量。2002年中考实验题:用一把弹簧秤…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的教与学离不开实验,但因实验所需的器材多而杂,在偏远的农村初中,实验器材短缺现象突出.因此,“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便不失为“补缺”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介绍注射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实验现象 如图1所示,用打气筒向瓶中打气,当瓶中的水从玻璃管的尖嘴处向上喷出一条细长而笔直的水柱时,把乒乓球放在水柱上,球就会在水束上方“翩翩起舞”而不落下.这就是新奇而有趣的“水顶球”实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加热碳酸氢铵、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微粒的运动等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药品节约,而且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器材的预设与生成"过程".教学"四适度":提供器材要"适时";选择器材要"适量";给定器材要"适切";使用器材要"适地".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