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基础教育国际化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上海为例,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距离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不相适应。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支持系统已成为基础教育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应然之意。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人口转变、人口迁移、人口规模增长、人口分布变动等几个方面,对20世纪下半叶50年来上海与东京两大都市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异同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东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人口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从而找出上海在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在此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可以归纳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变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与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特别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一些重要的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纽约是闻名于世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学术中心,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纽约的高等教育已经高度发达,助推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纽约高等教育积淀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如对接国际大都市发展需求,形成多样高等教育类型;构建多元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激发高等院校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大都市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地位,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之都。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纽约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包括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丰富高等教育办学类型;重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重要国际化人才中心;提升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水平,打造世界创新创业高地。  相似文献   

5.
金秋时节,文化潮涌。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上海召开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推进文化建设。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力量。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陈骁  程琳 《上海教育》2012,(28):8-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作出了要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教育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承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海进行了哪些探索?未来将如何推进?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德毅。  相似文献   

7.
陈骁  程琳 《上海教育》2012,(19):8-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作出了要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教育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承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海进行了哪些探索?未来将如何推进?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德毅。  相似文献   

8.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复旦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党代会的要求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加快制订《服务上海行动计划》,更加自觉地贴近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更加积极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第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我们要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汇聚更多优秀人才。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上海现代都市文化新形态的发育、建设与成长,与上海城市特殊的城市早期经验以及在综合各种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深层文化结构有更直接与密切的关系。与有2000多年以上城建史的杭州、苏州等江南大都市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原创与创新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传统相比,上海主要是通过学习、模仿与交流来弥补自身在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与缺陷的。西方实用主义、北方实践理性与江南诗性文化,在它们日后的相互对立与相互融合中,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复制、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性资源要素无疑是中西杂糅的都市文化。从海内外旅游者注视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这种跨文化体验。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作为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和位移,对上海这个旅游目的地的都市旅游观念、都市旅游环境和都市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影响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评弹转变。从苏州到上海,评弹的演出空间在江南的内部发生了迁移,这种迁移是有深刻意义的,它是近世江南社会变迁在文化上的反映和结果,成为传统文化向近代都市文化转换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建设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同为经济特区,雄安城市文化建设应在继承和发扬雄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深圳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据城市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雄安精神”、塑造雄安特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打造全新城市消费功能。目前青岛市存在外来消费吸引不足、新零售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青岛市通过聚焦开放、时尚与国际化,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与国际时尚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同步发展等举措强化优势;聚焦品牌与国际标准,提升青岛消费能级,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途径补齐短板;聚焦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青岛消费环境的国际化水平等手段提升环境;聚焦支持和配套,完善和提高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保障水平等措施完善政策,促进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昆明是云南省会城市、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承载着国家赋予的全新历史使命和发展责任.因此,昆明应充分依托国家战略的东风和多元文化汇聚地的渊源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积极锻造昆明文化精神,培育城市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本土文化优势,突出城市文化个性特色,涵容泛亚各国文化,把昆明建设成为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文明好客并能担当引领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国际标准重任的泛亚国际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有制作战争电影的传统,但战争类型电影的传统并不在上海。在这座国际性的东方大都会,传统江南文化、现代市民文化、西方商业文化百年以来融汇交流,上海因之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气质。因此,剧情片成为上海战争电影的基本传统,类型片则成为一种引而不彰的细小支流。尽管世事多变,地理文化与市民趣味所长久积淀的阴柔气息与风月情趣并不会永久尘埋而散失。近年最能体现上海风味的战争剧情片当数《紫蝴蝶》,它从影像上呈现出一种对战争独特的城市记忆,同时也连接了上海战争电影的历史与传统。在这个意义上,《紫蝴蝶》的审美价值与文化风度有待于人们去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