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01年诞生以来,“诺贝尔奖”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誉。在诺贝尔奖诞生90年后,1991年,诺贝尔奖的姐妹奖诞生了,这就是一种另类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之所以说是另类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理化》2007,(1):30-30
为什么啄木鸟每天撞1万多次树却从不头痛?到底要拍多少张照片才能拍下一张没有人闭眼的合照?这样稀奇古怪的研究可能永远也登不了诺贝尔奖的大雅之堂,但它们却是2006年“搞笑诺贝尔奖”的获奖研究.创立于16年前的“搞笑诺贝尔奖”由哈佛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  相似文献   

3.
把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与百年来全球科技界最具盛名的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似乎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 ,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却表明 ,在我国 ,要真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同时又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常想 ,外国人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中华儿女就不能呢?应当说 ,只要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诺贝尔奖一定会落在中国人手中。说到素质教育 ,人们自然想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可是多年来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对此的理解存在着误区。譬如就说“智”吧 ,衡量“智”的最终标…  相似文献   

4.
王守玉 《宁夏教育》2011,(10):42-4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1,(14):7-7
我国目前并不缺乏拥有技术的人——确切地说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为我们的教育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培养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但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得诺贝尔奖?我们培养的是“解题的第一”,而不是“出题的第一”。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9,(5):10-10
最近,围绕着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社会上下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关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议论最令笔者震撼。一些专家、学者掷地有声地断言“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在普通高中进行了文理分科”。为什么要拿诺贝尔奖来说事呢?本人不揣冒昧,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8.
取得诺贝尔奖的任何科学发现都不该束之高阁,而应普惠大众,即使是搞笑诺贝尔奖. 普惠大众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上.对中学生而言,有些获奖项目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远.但是,正如一位获奖者说的,“取得诺贝尔奖的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应束之高阁,而应普惠大众”.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许多东西其实都来自荣获诺贝尔奖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9.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说:“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年轻人要抠鼻孔?为什么面包片落地的时候总是涂了黄油的那面朝下?这些问题看似琐碎无聊,但它们对Ig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MarcAbrahams)来说却是严肃的研究课题。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表彰世界上那些写出最优美的文字或是以科学成就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的杰出人物,Ig诺贝尔奖也是一年一度,但除此之外它与诺贝尔奖之间就再没有共同点了。亚伯拉罕自1991年开始颁发Ig诺贝尔奖,获奖者都是些做出了“不能或不应该被重复的”成就的人。第一批获奖者中有前美国副总统丹·奎尔(DanQuayle),他获得了教育奖,理由是他“显得比任何人都…  相似文献   

11.
魏国友 《成才之路》2009,(22):I0005-I0005
好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好的习惯1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是中国人又不是中国人”的华人科学家每每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们不由地想起中国在国际奥赛中摘金夺银的骄人成绩。于是,一个难解的心结便一次次地牵动我们的心绪——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荣膺诺贝尔奖?一个文化繁荣数千年的泱泱大国,在三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浪潮”的洗礼后,问鼎诺贝尔奖却仍然徘徊在“突破零”的希望线上,而科技、教...  相似文献   

13.
《特区教育》2014,(11):47-47
听过诺贝尔奖,但你一定没听过“搞笑诺贝尔奖”吧?“搞笑诺贝尔奖”第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24届了。近日,2014年“搞笑诺贝尔奖”再奖揭晓,共评出10个奖项。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面对蜂拥而来的鲜花和赞美之词,他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热纳,早在1974年就到瑞典出席过一次关于讨论液晶的国际会议。会上,东道主曾邀请他作3分钟的演讲,但他非常谦虚地谢绝了,他说:“不,这太困难了。”而这次在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的宴会上,他又被邀请作3分钟的演讲,于是他说:“现在,我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给我这么优秀的奖,不是由于某些科学成果,而是瑞典人太执拗了。他们希望我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每年10月,人们都会追问和反思:为什么诺贝尔奖设立100多年了,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是不是诺贝尔奖太“科学”了,以我们的研究条件和知识储备无可企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教育发出盛世危言据悉 ,中国科学院专家们最近在北京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 5 0年就起码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如苏联 3 9年、捷克 41年、波兰 46年、印度 3 9年、巴基斯坦 2 9年……。然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建国已达半个世纪的中国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固然有 6位华裔科学家享有殊荣 ,但为什么大陆科学家始终摘不到此项桂冠呢 ?杨振宁一语道破 :“主要是中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中国的科学家对科研信息跟踪多 ,创新少 ,这是致命的不利因素① 。应该说 ,这给中国基础教育发出了盛世危言。“3 …  相似文献   

17.
张爱觉 《广西教育》2006,(7C):55-55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曾说到:“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福建教育》2014,(4):5-5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间其中几位老人:“你们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们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是说:“是在幼儿园。”儿园学到什么?”“诚实!”.  相似文献   

19.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物理学的明星,数学的美丽,都通向伟大的对称.”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看来,“对称”概念很值得重视.本文谈代数方面的对称,另文(二)谈几何对称.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月,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