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整理者言:我的爷爷宓炽勋今年已90多岁了,是个"老档案"。自1954年进上海电表厂后,他即被安排到资料室从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他担任过上海电表厂资料室组长、档案室副主任、主任,为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做了很多工作。在档案这个岗位上,他辛勤耕耘了三十年,一直干到退休。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档案界的企业代表,宓炽勋的名字有一定影响。1959年,爷爷代表  相似文献   

2.
谈起笔者创作社教类专题《爷爷为我写儿歌》,要追溯到2002年。这位“爷爷”叫欧澄裁,年近80岁,仙踪镇大欧村人。是含山县有名的新闻人物。他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写的儿歌很有特色,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每首儿歌都是一幅漂亮的画,不仅孩子喜欢,成年人也非常喜欢。50多年他笔耕不辍,发表了1000多首儿歌,一些儿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和幼儿园语言教材,儿歌《晒太阳》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连续五次安排教唱。  相似文献   

3.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4.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4,(11):23-27
念书的孩子孟宪明著海燕出版社97875350536952013-04 18.00《念书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爸妈在外地打工,九岁的开开跟爷爷在家乡上学。为排解寂寞,爷爷每晚都鼓励他念书。开开的成绩好起来,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爷爷患病突然去世。独自在家的开开领受了孤独和恐惧。爸爸回来接他。可他非要把那只朝夕相伴的小狗带走。开开哭着走了,小狗却被丢在了家乡,被六岁的邻家女孩儿收养。两个孩子天天通话。开开还把新学的课文念给它听。  相似文献   

6.
兵团往事     
多年以后,我爷爷回到阔别20多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从脑血栓病发作后就腿脚不太灵便的他进到帐篷里,推开专门给他准备的椅子,把拐棍一甩,抬腿就上了炕,一盘腿坐了下来……就像当年他骑着马去拜访团场里的哈萨克牧民一样。那一刻,时光倒流,举座皆惊,兵团老兵,青春依旧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39):48-48
10月的北京,清晨的风吹来让人感觉有些轻寒。茶桌上一杯红浓透亮的普洱茶正升腾着烟雾,桌前的张大爷仰着头,陶醉地闭着眼,使劲呼吸空气中飘飞的香味。睁开眼,看着手里的一罐钓鱼台特供普洱茶,眼神无比留恋,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糖果。从7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喝普洱茶.一喝就是多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普洱的情景还不时闪现在老人的眼前。多年以来,每曰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注意杨洪祥,是因为《中国期刊的出路》这本书,它吸引我,不是因为它收录了60多位中国有名期刊的社长、总编及资深传媒研究专家的文章,而是这些文章没有套话,每篇都直截了当地探讨中国期刊界所面临的生存、发展的急迫问题。它提出的“经营期刊”的理念以及其中的不少见解,深深触动着同为期刊从业人员的我,这本书的主编,就是照片上的这位儒雅干练、慈眉善目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杨洪祥。于是,就有了两次讨教式的约访。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的桌子上堆了一叠书稿,那是他即将出版的4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经营期刊》。一次为期刊广告经营谋出路的论坛,扩展成了为整个中国期刊发展诊脉、开处方的盛会  相似文献   

9.
徐颉 《传媒》2009,(2):31-32
他梦想成为作家,后发表作品无数;他梦想成为记者,后担任报社总编;他梦想拍电影,后成了影视公司老板。 从报社总编到影视公司董事长,他以不同的传播方式追逐梦想,从《男才女貌》到《北大荒》,他以精美的影视作品诠释责任。 他是北大星光集团董事局主席倪鹰。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在整理爷爷的日记。爷爷从十七岁(1911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延续到九十四岁去世(1988年),最后病重期间的日记虽然不是他写的,但记录了他每天的生活。七十多年日记几乎一天不落,只可惜有一部分日记在抗战时期日寇轰炸乐山的时候被毁掉了。  相似文献   

11.
王维钧与期刊编辑学研究李频如果真有热心期刊研究的朋友问我:中国有期刊研究所没有?我会告诉他:有,附设在《女友》杂志社内,所长就是《女友》杂志社社长、总编王维钧。王维钧并没有自封他是所长。但他确实在十余年来的期刊编辑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研究期刊,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而我的爷爷周志坚,当年曾是这支部队的营教导员,他在赫赫有名的马本斋队长率领下参加作战,被人称为"周大胡子"。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本斋任命我爷爷担任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本文所要讲述的,便是我爷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戎马故事……  相似文献   

13.
余光生同志是延安《解放日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该报创办不久,他即任国际版主编,后任代总编、副总编和总编,还担任过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代理社长,直到1946年底调离新闻工作岗位为止,在《解放日报》工作了五年多,是在报社担任领导职务时间最长的一个,为革命根据地第一张大型党报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当记者的时间不太长,在我的记者生活中,我以写名人通讯与专访多。这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在《中外电视》(香港)编委会当记者,我不久前又应聘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推荐我担任《作家与企业家》杂志记者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茹志鹃老师。在她的举荐下,《作家与企业家》总编周介人聘我为记者。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15.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16.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读书     
大约是为了自豪,自豪于孩子的聪明和大人的家教,经常有人让他(她)的孩子─—总是三岁或四岁的样子,站在我的面前给我背诵唐诗。逢到这时,我就在心里颇为尴尬,但也只好言不由衷地赞美。 因为在我看来,这样大小的孩子是应该属于童话的。倘是背诵,不妨去背诵几首儿歌。夸耀自己的孩子已能背下唐诗百首,其实未必是好事─—至少是不那么必要。因为这样大小的孩子,还读不懂唐诗;而孩子能够读得懂的,家长们又错过了。  相似文献   

18.
紫野 《出版参考》2011,(10):46-47
少年得志,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他父亲是生意人,母亲是医生,和别的孩子比起来,郝笛的性格特别安静。 郝笛4岁时,郝文敏夫妇下海经商了。从此,郝笛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郝笛的爷爷退休后沉浸在一生最大的爱好之中:鉴赏古董。郝笛从小耳濡目染,也对神秘的古董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少年得志,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他父亲是生意人,母亲是医生,和别的孩子比起来,郝笛的性格特别安静。 郝笛4岁时,郝文敏夫妇下海经商了。从此,郝笛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郝笛的爷爷退休后沉浸在一生最大的爱好之中:鉴赏古董。郝笛从小耳濡目染,也对神秘的古董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20.
朱寰  石颖  张锐 《兰台内外》2013,(1):24-25
我于1926年1月12日,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福州湾炮台村。爷爷是一名私塾先生,叔叔是瓦房店福州城小学的校长。三岁时,爷爷回村用家里空余的4间房,办了一所小学,设四个年级,有前后村的七八十个孩子读书,一个孩子一个学期才4、5块钱。这是全家主要生活来源。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