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树志 《历史学习》2010,(11):10-11
《直击2011年安徽高考·名师考题》(江南十校联谊会2010年4月版)第134页有一道问答题:“近代四种经济成分各自的发展趋势如何?”答案提供了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共四种经济成分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地位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其长期存在并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反封建。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是造成中  相似文献   

3.
屈利  居红梅 《历史学习》2009,(12):24-25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近代经济领域亦然——新旧经济成分并存、新的经济因素兴衰更替、经济结构处于渐变当中。学生对该问题易产生困惑和混淆,为此我们通过下面一道题目可以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掌握近代中国五种主要经济成分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4.
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在长期内继续存在并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反封建。  相似文献   

5.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苏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摘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二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纺织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相似文献   

6.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引发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近代建筑的传播使近代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 ,由传统的视建筑为消费而限制建筑发展的观念转化为视建筑为重要产业要积极发展的思想。同时 ,近代建筑的传播促进了经济部门和营造业的变化 ,一些新的行业产生 ,传统营造业也向近代建筑企业过渡 ,在对外贸易中 ,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与中西文化碰撞相鼓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表现为流派纷呈、阶段递进、万流归宗。社会思潮与中国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交错盘结,反映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也反映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解兴民 《考试》2010,(10):33-35
1.封建自然经济 特点:(1)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3)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考情分析】专题热度:试题难度:☆☆高频考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等。考题类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涉及较多。考查特点:所考试题多以文字、图片或表格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有效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经济思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洋务运动以前从重农抑商思潮向重商思潮演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从重商思潮到振兴实业思潮演化。这两个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对于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和皈依。  相似文献   

11.
借助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席卷一切民族浪潮的冲击,到19世纪中叶,中国终于显示了从一条仿佛是封闭的封建轨道中摆脱出来的趋势,开始了步履异常艰难的近代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从整体而论,他们表现了惊人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晓轩 《文教资料》2013,(19):80-81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教育一直局限于以家庭为主的女学中。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冲击下,爱国的知识分子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时,关注到妇女的受教育权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形成不同的女子教育思想。本文对晚清时期女子教育思潮进行探讨,分析了解中国女子教育各时期的思潮观点、贡献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中国化和西方化都创造过辉蝗。但到了近代,西方化领导了时代潮流,中国化则徘徊不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西方化自我更新的速度要比中国化快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许多同志都认为,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本人认为,这种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最基本的原因是社会新的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以此做为依据,我们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是否已走到尽头,它是否做为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即将开始解体时,首先必须要看中国是否已产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力。从目前史学界所掌握的材料看,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尽管当时在中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已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但不仅在数量上极其稀少,而且还很不健全。总的来说,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创造过辉煌。但到了近代,西方文化领导了时代潮流,中国文化则徘徊不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西方文化自我更新的速度要比中国文化快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一股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主义思潮,其主要宗旨是恢复和倡导汉族的文化,反对醉心于“欧化”。代表人物为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代表刊物为《国粹学报》,国粹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国力衰微,中国的海关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中国的海关主权逐渐被外国列强所侵夺,这一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标导学】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在近代中国逐渐瓦解,近代中国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开始接受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商品意识日益浓厚,其具体表现在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虽然近代中国农民由于受了几千年来的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价值观异常顽固,贵义贱利、重农轻商观念仍占据主导的地位,但近代中国农民的经济价值观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