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锦立 《武当》2023,(10):19-20
<正>怎样才是“松”?如何做好“松”?是太极拳爱好者恒久不变的话题,有关论点文章不计其数,也不乏经典,但笔者还是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太极拳“松”的理解。首先,我们给太极拳“松”下一个定义。把它当作名词来理解,犹如一棵苍翠劲松,舒枝展叶,傲骨挺立,安若磐石。比如太极拳在预备势时,就应聚精会神、含胸拔背、敛气静心,给人以劲松遒劲之美感与力感,并将这种精、气、神贯彻行拳始终。再把太极拳的“松”当作形容词来理解,  相似文献   

2.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区分“竞技太极”与“健身太极”概念,分析二者的异同,对划分“竞技太极”和“健身太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指出:竞技太极应沿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增加量化内容,并遵循太极运动的固有规律来评判胜负。健身太极则应沿着健身、修身、娱身、防身、医身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体现出太极的健身强体的价值功能,表演与审美的价值功能,娱乐与游戏的价值功能,以及修身养生与医疗保健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杜子字 《武当》2006,(6):15-16
太极者,阴阳生化也。太极首先是一种世界观,是如何看待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方法。从此世界观出发,认为相对静止或运动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类对立的基本元素所构成。中华古代圣哲在高度概括了自然万物的基本元素 (属性)之后,以参同体悟的直觉方法发现了这一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太极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运动状态,是“阴物质”和“阳物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状态。这种状态相对于外部事物来说,是不可分解的胶着在一起的。太极正是特指这样一种过渡性的临界状态,是阴物  相似文献   

5.
从龙潭湖畔到紫竹院,从陶然亭到工人体育场,街头公园,马路两侧的空地上,都设有太极拳辅导站。他们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冬夏春秋,每天只要东方泛出一片鱼肚白,在启明星的陪伴下,踏着黎明的薄暗,便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6.
张宝银 《武当》2007,(8):21-22
2007年《武当》1期刊发笔者拙作《太极拳修炼理艺"戏说"》,2007年《武当》5期刊出马原年老师大作《太极拳理"戏说"不得》。对于马原年老师大作,笔者认真拜读内容以后,认为,在太极拳学问研究中,由于"趣舍万殊,躁静不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原本十分正常。原想保持沉默,是耶?非耶?让读者去默识之、揣摩之、品味之、取舍之。但马原年老师的大作,一开始  相似文献   

7.
最近香港卷起一股健身热潮,健康舞已成为年轻一辈的流行玩意,但未必就代表没有人在公园“耍太级拳”.中国功夫所以能屹立不倒,自有其奥妙之处,胡广发师傅每天仍以教授“太极尺”气功为乐. 胡师傅认为练此气功可收有病自疗,无病健体之效,因此他对于一些贫苦老弱者坦诚相待,如果他们对“太极尺”气功有兴趣,只要他们登门向他求教,他乐意免费教授. 拜胡师傅为师的学生中,不乏众多老弱者.“有些经济条件较差者,我一律不收他们学费.”胡师傅  相似文献   

8.
晏骏 《武当》2015,(3):17-18
太极拳的进阶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应着重于培养习练太极拳的感觉,也称为"太极外感";第二层次应着重对拳理拳论的研读与分析,从而理论指导动作,也称为"太极内感"。"太极外感"与"太极内感"统称为"太极之感"。想要在太极拳家眼中打出一套他们所肯定的、真实的太极拳,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分析解决练拳中的实际问题。太极外感:根据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对太极拳动作外形架构的整体外在感受,我们就称为"太极外感"。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最重要的两  相似文献   

9.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0.
朱杭锋 《体育教学》2013,(12):74-74
目的:发展学生判断力、平衡力、灵敏性、协调性,提高传球的瞬间发力和快速收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方法:两个学生相对而站,两脚左右开立,两人之间距离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太极推手本采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是训练拳人太极八法、折、按、采、拢、肘、靠的方法,以求踏上“听劲、化劲.发劲”高层次太极切夫之路。推手爱好者推手玩玩乐乐也是一件趣事,对健康有益。如果想从中学练太极切夫,没有名师指导,推来推去很难提高,关于推手的问题,我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求得到拳友的共识。太极推手的“手”大约司分为六种:即拙力手、病手、招手、强手、高手.神明手。拙力手,《打手要言》中日:”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拙力手者并未练习过太极拳,太极理论知之甚少,初涉武术喜爱推手。不知关…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13.
学生管理工作不能用一种经验和制度含盖一切,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做出的决策既要符合民办高校的教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和思想状况的实际,同时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势利导,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正>太极的春天还未到来早在2019年,我就曾经说过:“太极拳的春天,还没有来到。”如果太极拳的春天真的来了,应该是像房地产高峰期时一样,看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大家摇号疯抢,跑步来交费学习太极拳的盛况。我个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私人银行家,累积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另一个身份就是“国家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专家委员”。20年多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普及并推广太极思维。我既是一名非遗太极拳传承人,也是教练员,同时还是拳馆的运营者。  相似文献   

15.
柳国顺  于斌 《精武》2010,(5):52-54
二十三、回身孤雁出群去点睛动作:双拳落于腰间并左转身,随即出左拳,拳心朝右,向前上方点击,高与眼平,同时左脚蹬地右脚后撤,使身体后弹一步成左虚步,左拳随之回缩高与肩平(图62,图63)。要点:左脚蹬地、左拳点出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6.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晓冬 《武当》2004,(2):18-18
松与沉 松为第一要义,松功之要,重在精神。先要做到精神放松,然后身体才能放松。此时练拳要首重无极势,真正做到无思无虑无杂念。丹书云:“静坐最初要还虚,不还虚不能见本  相似文献   

18.
<正>组合形式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组合练习的安排应与学习阶段相匹配,才可以起到有效的效果。器械体操不同的学习阶段考虑的方面有所不同,以下几个阶段特性可更有目的地进行组合,初学体验阶段应考虑安全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提升阶段应考虑基础动作和能力提升,针对薄弱的环  相似文献   

19.
20.
太极拳是一门高层次的气功。太极之气精妙无穷,而练习并运用此气,对太极拳的修炼以及健身、技击作用巨大,应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