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庭治疗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家庭治疗,也称家庭系统治疗(family psychotherapy)。它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治疗不同于个体治疗,治疗师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症状的个人身上,而是放在整个家庭单位的功能失调上,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整个家庭的参与,意在通过建立良好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基本观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2.
家庭治疗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现已被引入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应用中。它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故结合中国当前家庭文化进行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的新发展:家庭游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方国家发展起来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法——家庭游戏治疗。文章主要介绍了家庭游戏治疗理论的提出、理论原理、功能、方法、家庭治疗师的作用以及怎样使成人摆脱对游戏的抵触心理,最后对该疗法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功能与限制,并在遵守团体辅导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创新应用,将促进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加速社会适应;能高效干预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保证干预效果持久稳定,并及时向家庭迁移。  相似文献   

5.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以来访者及其家庭为咨询对象,通过运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技术对家庭关系及其互动模式进行扰动,促使家庭成员调整旧有互动模式获得新的家庭格局,从而帮助来访者症状改变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探索了系统式家庭治疗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并对系统式家庭治疗在一则父女沟通不畅的咨询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就其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李灵 《教育科学》2004,20(2):57-60
家庭治疗是本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现在已经被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引进,并开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实际应用。其理论与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的中国家庭文化的转化有着一定的一致性,换言之,家庭治疗在中国存在着文化适应性。本文就从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个种类,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家庭治疗的出发点是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成员所表现出的行为,既影响其他成员,同时也受其他成员的影响。具体地说,网络成瘾的形成与网络成瘾患者所受的家庭教育模式、成员之间的相处态度分不开。换句话说,网络成瘾症可能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因此,家庭治疗所要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流浪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与其家庭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一个个案为例,介绍家庭治疗模式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并对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专业反思,以推动我国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家庭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观。为了解决"家庭治疗"本土化中所面临的文化阻抗,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个体治疗兴起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成为治疗界三大潮流。当时西方个人心理主义盛行,注重个体内在的心理冲突(潜意识冲突等)、个人性格及行为模式的转变,了解家庭也多是为了探讨个人心理疾患的成因,如弗洛伊德是为了了解当事人的童年经历及恋母、恋父情结等。当时的个体治疗是同家庭分开的,并且有很多的精神病院为使家人免遭家庭迫害(家庭暴力、儿童虐待等),有意让当事人远离家庭。后来临床上的多年研究观察和当时的社会历史原因,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开始关注家庭系统,认识到家庭结构及家庭互动模式对个体心理问题行为所起的作用,于是家庭治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一、家庭心理治疗的产生和发展。家庭心理治疗起源于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工作。阿德勒治疗精神病儿童的方式是,与病人家长座谈,并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50年代,美国心理指导专家阿克曼在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了解儿童家庭内部的交往过程和人际关系时,发现家庭在儿童精神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提出了重要的论断:异常的儿童常来自于有异常症状的家庭,与其说病人需要治疗,不  相似文献   

12.
13.
本研究试图遵循当今发展心理学界生态化研究观的指导思想,将儿童交往行为作为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3~6岁正常发育儿童为被试,动态的交往行为为主和静态的交往关系为辅,全面考察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比较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4.
幼儿同伴交往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3名3~4岁幼儿为被试,本研究探讨了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中被试人数的改变创设了几种同伴交往情境,用改编的心理理论任务进行同伴训练,结果表明:各种同伴交往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幼儿间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同伴可能通过提供反例、相互讨论中的反馈、观察学习和模仿、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同伴在场的情感支持等方式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心理理论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是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元认知之后又一个研究心理知识的角度和范式。自从1978年心理理论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它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个迄今已取得长足进展且前景看好的热点探索领域。其  相似文献   

16.
17.
"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没关系,关键要彼此认可,千万不要说‘孩子,别听你妈或你爸的’之类的话,那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在日前举行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新书发布会上,心理咨询专家李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以实践性的特点和现代的内涵,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显著,非独生子女被试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影响显著,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越好;(4)家庭功能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且家庭亲密度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促进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流动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经常与其交流、谈话;应鼓励子女更多地与他人交往,并为其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应努力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亲密、家庭功能健全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