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少维 《预测》1998,17(3):8-12
中国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4772亿元,同比增长8.8%,比1996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继续处在自1992年以来年经济增幅逐年下行的轨道上。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未来我国的经...  相似文献   

2.
何璋 《百科知识》2001,(9):11-11
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1978~1995年间,储蓄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7%,居世界前列。1994年以来,人均储蓄一直高于人均消费,1999年我国人均储蓄4736元,人均消费只有3174元。1981~1989年,我国储蓄的年增长率为34.4%,超过了很多以高储蓄著称的东亚国家,例如韩国(29.0%)、马来西亚(27.4%)、泰国(21.6%)、印度尼西亚(26.9%)。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成倍翻番,呈现经济起飞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1994年期间,按不变价格,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8%,1994年GDP相当于1978年的4.456倍。(《中国统计年鉴》1995,第21页)中国属于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长期性限制因素的制约,除人口问题外,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始终是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一、我国自然资源特点1.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按自然资源总量的综合排序,我国居世界第四位。其中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如何,将对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30日,本刊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日报·高技术产业周刊》、北京科技信息网(www.bestinfo.net.cn)共同组织召开了《企业论坛》:“电子商务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论坛邀请了朱厚泽(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于维栋(原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邓寿鹏(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副主任)、林京耀(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员)、蔡德诚(科技导报副主编)、梁春晓(北京君思电子商务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周荣庆(金桥电子商务网副总经理),以及部分新闻界人士参加。会议由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主持,与会者就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认为:电子商务代表未来贸易发展方向,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是实现与中国传统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结合,这是中国未来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刊将论坛与会者的发言整理后发表,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各种带有绿色环保宣传口号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长期的污染和无节制的开采中,我国的林业面积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同样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是较为缓慢的,这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比较不利的,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以便于更好的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制转轨中居民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岚芳 《预测》1999,18(4):9-12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7年北京市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这一比重比1981年下降8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呈现趋缓的态势,1998年增长6.7%,是1991年以来唯一的一位数增长。观察1978—1998...  相似文献   

15.
16.
杨帆 《百科知识》2004,(5):52-53
3年前,我参加张曙光老师主持的宏观研究课题,经左大培等人多方面证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是9%~10%,就是说如果调整得当,中国经济可望出现持续性的低通胀高增长,类似美国前10年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18.
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看泛珠三角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近年来不同地区的跨省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取得突破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苏沪、浙沪经济互动频频,华东两省一市的经济联系已经渗透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人员和资金等要素流动、资质认定等各个层面,上海、江苏和浙江经济在区域内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在对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度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ANN模型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BP网络,并对200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网络运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近似.根据评价结果,采用最短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落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及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可见,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简便、实用,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是一条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