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事心理测评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工作经历、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进行有效测量,并对其各方面素质做出综合评定,进而实现人与职、人与事的合理匹配.在我校近年新教师引进等人事选拔工作中逐步试点开展心理测评,从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倾向、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和应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为我校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今后应在现有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心理测评工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人事心理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才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文章介绍了人才测评的概念,简要回顾了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然后对人才测评的作用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人才测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掌握高职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特征,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广东某高职院校3051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随机选取了心理健康新生和心理预警新生各150人,进行心理冲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预警新生的心理冲突大于心理健康新生.心理预警新生和心理健康新生的心理冲突均没有显...  相似文献   

4.
职业心理倾向测评是职业指导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对个体职业心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心理结构模型和职业心理倾向测评系统模型,并指出了后者在用工选拔和安置就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员测评活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来讲至关重要,要从心理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本文分析了当前人员测评的功能,总结了人员测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员测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测评思想和手段起源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者将其引入中国并开始应用于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随着我国学者对心理测评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测评的思想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特点的问题逐步显现。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一方面探索适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测评手段,另一方面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测评思想和文化精髓,使其融入到现代的心理测评中去。为此,心理测评的中西方融合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测评中存在着过度紧张、否定心理、疑虑心理、交易心理、偏见效应、时间差效应、消极应付、亲疏程度、趋中效应、报复心理等导致教师测评效度和性度不高的心理弊障。给出了明确教师测评的目的, 培育优秀的测评理念, 加大教师测评参与度, 严格挑选测评人员并加以技术指导, 谨慎处理和利用测评结果, 完善测评制度等提高教师测评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心理测评,却有着丰富的心理测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选拔人才、因材施教、慎重交友等方面。中国古代心理测评的方法主要有多维度综合考察法、设置情境测试法、生活环境考察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测评思想的特点是以定性化的感性评价为主要测评标准,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国传统心理测评思想是我们开展心理测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心理测评本土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军校新生中开展心理测评既是世界军事心理测评的发展趋势,也是增强学员心理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军校新生心理测评应着重解决专业测评队伍、软硬件设备、军人心理测评工具研发三个关键问题,并围绕日常测评、课题研究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测评问卷编制需要处理好心理测评问卷量表设计的人口学变量区别问题、心理障碍疾病临床测评诊断的自陈测验效用问题、心理测评问卷量表发放与被试态度限制问题、沙盘游戏主题统觉投射测验的使用范围问题.目前通用的生活事件量表LES,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很多题目难以适应实测预测需要,缺乏信度和效度,需要区分职业、性别、区域、民族等人口学变量,重新修订编制成套的分册生活事件量表,以适应新时代民众心理危机预防的定期普查需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心理测评和归因分析工具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员队伍,是目前高职院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对人力、财力、环境等资源投入是实现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心理辅导员队伍职责体系,从机制上促进心理辅导员队伍长远发展,使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走上专业化轨道。在整个过程中,机制建设是核心,包括选拔机制、发展机制、考核机制、培训机制及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自杀意念的评估是预防和控制自杀行为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自杀意念的评估工具进行了简要回顾,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自编问卷法、单个问题判断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等,本文还就自杀意念评估工具的选择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职业素质测评的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20世纪20年代心理测验运动的大力发展,职业素质测评便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人才选拔和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职业素质测评工具的研制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其从本质上包括综合型和单项型两类工具。未来职业素质测评发展应特别关注传统编制思路的改革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两个与工具研制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中职生典型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情感意志、个性、择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实施"四维抗压、耐挫励志、多方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设专题心理讲座,完善档案资料和制度汇编,设置抗压耐挫考评标准,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A review of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cochlear implantation is embedded in this formulation of how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should be comceptualized and conducted. This article considers various purposes of such assessments, including those relevant to candidate selection, exclusion, and readines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andidate readiness, which includes aspects of motivation and informed consent. Assessment in this context is framed as both a data collection and an intervention procedure. The article describes specific methodologies useful i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including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psychological tests.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在组织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心理咨询理即: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康复标准的问题:心理咨询适应症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及心理咨询的技术选用问题;评估工具的问题。目前北京市培智学校可以利用原有资源,逐步开展和完善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日常表现监测表,通过对学生日常参加活动的考勤,力求用数字形式反映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的活跃度,用数字记录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对S学院医学系2017级学生实施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办法,发现其结果可以为校内评优评先和就业单位挑选人才提供量化依据。此外,由于量化考核体系本身带有奖惩性,在推行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从而增强了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凝聚力。最后,量化考核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能对预测学生心理危机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小学教材评价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材的审查和选用问题更加突出,如何科学地制定中小学教材评价标准成为关键。制定中小学教材评价标准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小学教材评价标准必须反映中小学教材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必须充分反映中小学教材的教育性,以更好地解决中小学教材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社团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社团日益成为校园内凝聚力和号召力较强的群体。高校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对社团作用的发挥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通过严格选拔机制、强化培训机制、完善考核机制、鼓励对外交流、做好心理疏导等措施加强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Within the K-12 educational arena, interviews are a required component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and represent the most popular predictor for hiring teachers (Castetter & Young, 2000). Noticeably absent from empirical examination is the psychological interplay between interviewers and interviewees during the face-to-face teacher selection interview. While some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potential ways in which isolate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ffect hiring decisions,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how such variables, combined, influence the face-to-face teacher selection interview process. To begin filling a research void that exists in face-to-face teacher interviewing, this paper will: (a) review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selection interview an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e.g., similarity and attraction, likeability, perceived expertness) effects on the interview process, (b) apply finding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o the teacher selection interview (dyad vs. panel format), (c) propose a model that integrates these various influences, and (d) outline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would allow for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