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节约集约用地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仪陇县一个灾后重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了项目区在挂钩项目实施前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项目区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节约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优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与配置,增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产出效益.同时,保障了建设用地的需求,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行实证估算,测算表明尹集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农民、建新区农民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分别为47.82%、8.54%、43.64%。基于各个主体的贡献额所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测算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改革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关岭自治县为例,针对该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特点,分析喀斯特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了促进喀斯特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伟 《华章》2012,(29)
概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含义基础上,分析了增减挂钩的意义及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几条实用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城市群建设是国家中部崛起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的重要机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破解土地制约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必须借助之策.中部崛起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二者的结合,形成了河南省发展的良好机遇.针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面临的资金、政策、规划和违法占地等方面的问题,建议改革和完善现行有关土地流转与征收政策,同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河南特色产业集聚相结合,走出一条科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内涵的综述,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施挂钩政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现实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土地整理在各方面的对比,体现了挂钩政策在解决用地供需矛盾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小题·大做     
“人的城镇化”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孙贵宝谊,一些地方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置换,让农民“上楼”,把腾出来的农民宅基地等土地复垦后换取同等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解读,基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不同模式视角,分析建设用地入市模式中存在的优势及障碍,判断作为征收和增减挂钩模式的补充,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模式如何与征地及增减挂钩这两种间接入市模式的相互补充协调,以实现土地市场的最优配置,最后为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的用地范围构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镇域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导因素驱动力,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适用于镇域网络研究的重力模型、反映LUCC景观格局信息的景观指数,通过引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耕地占补平衡指数、LUCC时空演变综合评价模型来对研究区域进行镇域尺度的LUCC变化情况可视化表达.(1)乡村人口密度越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乡镇,其LUCC变化强度越强,相应的斑块景观破碎度越大、景观丰富度越高、景观形状和结构越复杂,这种LUCC变化规律主要反映在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建制镇用地等用地类型的变化上.(2)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区域LUCC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特别是对区域耕地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变化上起着直接有效的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越好的乡镇耕地占补平衡指数波动越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越小,其用地变化类型主要反映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镇域尺度的LUCC主导因素驱动力为乡村人口密度、人均GDP、耕地占补平衡政策,LUCC的变化强度与人口、经济因子呈正相关,与政策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粮食法》即将颁布实施,有助于改进与耕地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在《粮食法》中体现坚守耕地"红线"原则,正视和解决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补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增加耕地、耕地"非农化"、耕地所有权主体的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拓展等等。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实施为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在执行中扭曲了制度目的,偏离了实施该制度的初衷,造成了农民利益的损害。因此,我们必须对之予以完善,使之与农民利益的保护相耦合。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近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地"挂钩作为"人地钱"挂钩的前身,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对于"人地钱"挂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以农民集体、政府和用地单位为研究主体,选取不同形式的土地增值收益为评价指标,分析宿州"人地"挂钩项目中,不同分配主体所得收益中各种形式收益所占比重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在各主体间的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此项目中农民得到了较高的收益,对以后的土地工作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保障的途径。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水土条件好的绿洲、河谷川地、盆地,耕地分布比较集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将使甘肃省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分析甘肃省耕地变化趋势、耕地减少流向和建设用地的现状,提出甘肃省耕地保护途径。研究结果:甘肃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的实施,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只占一小部分;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过高。研究结论:适当安排生态退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有针对性的扩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开发复垦。  相似文献   

15.
以公共政策扩散理论为视角,对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对政策扩散的诱因、路径及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问题、诉求双重扩散诱因的影响,扩散路径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呈现出时间上的"S"型曲线及空间上的响应、引导、辐射的扩散模式,央地政府的纵向互动使政策实现了策域融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试点过程中诞生了多种创新形态,形成了指标周转及"地票"两大模式,对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探索也已进入平缓期.在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转型过程中,与精准扶贫实现策域融合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如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将成为政策进一步创新扩散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GIS技术平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1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持续增长的地类依次是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面积,面积持续减少的地类依次是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2001-2011年,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快,耕地、草地、林地变化较慢.(3)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表明研究区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来看主要为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未能有效得到保障这一背景,分析了当前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宅基地用益物权保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层面提出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宅基地置换工作中若干保护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影像判读与实地调查法,以2009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测算土默特左旗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理论潜力为5 094.29hm2、可实现潜力面积为2 971.29hm2和现实潜力面积为2104.14hm2,可规划出耕地的潜力面积为1896.52hm2,可实现潜力面积占现有农村居民点面积的30.65%.将全旗划分为4个不同的整治区域,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整治模式与方向.结合土默特左旗实际,提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实施对策为科学编制和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规划、完善产权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等.本研究为旗县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土默特平原地区,测算其潜力及其区域差异特点,可为同类地区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及时序安排、整治模式,更好地开展居民点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GIS与RS技术的支持下,对东莞市耕地资源进行耕地流失和转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其中1988~1995年是耕地面积减少数量最主要的时期;其它的土地类型也在向耕地类型转化,其中林地和水域是转换成耕地的两种主要用地类型.耕地流失的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即被分布东莞各街镇建设用地逐步同化和侵入.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是人类延续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云南省2010年的土地面积为基础数据,以2020年土地面积为需求数据,利用耕地用地压力、建设用地压力、生态用地压力和综合用地压力4种测算模型,对16个市州的土地压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16个市州的四项压力测算值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土地压力状态均处在可控范围,但迪庆和怒江等市州情况不容乐观,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与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