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故乡的渭南师范学院,多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度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抓好"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一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鉴"(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一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等"四个一工程",建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地,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并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史记》叙述的基本样式及其修辞品格.它呈现为泛隐喻和隐喻修辞两个基本类型,前者是司马迁的历史阐释策略,后者是《史记》文本构成的语言行为.司马迁在《史记》叙述中将泛隐喻和隐喻修辞融为一体,建立了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独特地位,即对文学和史学边界的突破,从而构成我们面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所能体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叙述了司马迁的家世、家学。个人生平以及编撰《史记》的思想取向,生动地折射了司马迁艰难的心路历程和高远的作史旨趣,是我们正确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一、阅读一个故事师:昨天同学们回去预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我们先来聊聊《史记》、讲讲司马迁。生:我先说说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又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敢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史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苏教版《〈史记〉选读》节选了《史记》中很多名篇,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司马迁及《史记》有所了解,能被司马迁忍辱含垢完成《史记》的精神所感动,并对人为什么活着有所感有所悟。  相似文献   

11.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重新出版了,这对我们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来说,是很有意义的。长之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长之先生在这本书里,以他特有的优美的笔调,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和《史记》,并从哲学、史学、美学、文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及《史记》的思想和艺术。全书充满了闪光的语言、精辟的论断、深刻的论述和翔实的引证,尤其是其中许多富于开创性的见解,更给人以无限的启发。以后的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论著中的不少的论点,都可以从长之先生的这本书里找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体现出很高的思想感情表露艺术。阅读《史记》应该细心领会和理解司马迁对笔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以加深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5.
司马谈临终遗命 ,对司马迁撰述《史记》影响至为重要 ,它是司马迁撰述《史记》的最初动机和创作动力。在某种程度上 ,司马谈临终遗命决定了《史记》的产生和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6.
蒙雍香 《教育》2012,(18):58
大方之家都认为《史记·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两文是《史记》中最能体现司马迁思想与精神的经典之文。要研究司马迁的思想和《史记》的内蕴,不可不先必读《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学习了《报任安书》一文之后,笔者感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司马迁的爱和恨的思想。他的这种爱和恨隐晦而不可直言,因为"有些话是司马迁不愿说而不能不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19.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路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