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幸做汤一介老《瞩望新轴心时代》一书的责任编辑纯属偶然。我不是汤老的门生,甚至连私淑弟子都不好算。尽管在北大读书那阵子确曾旁听过汤老的课,可只零星听了一些,不成片段,而且年月既久,当年听到的内容似乎也早已所剩无几了。一那是近三十年前的旧事了。我于1985年入北京大学读文学史,当时的风气便是好尚跨学科选课,但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下文简称北大)作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积淀了百年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通过北大信息化的建设成为更易保存和流传的数字资源。同时这些优质的数字资源也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北大计算中心的宋式斌老师表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投其所好’.即为学校师生乃至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而没有数据也就谈不上服务。”  相似文献   

3.
艰难的起步(续)王选张龙翔“挨批”和北京市科技局改变态度1976年9月6日,北京新华印刷厂举行北京市七四八工程即二代机方案的报告会上,由北京市科教组和科技局主持,请北大去旁听,当时任会战组组长、北大教育革命部部长的张龙翔(后任校长)参加旁听。我们并未...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中国.什么样的学生才能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是不用在这里讨论的.所有的老师、家长、学生一张口就能回答上来:谁的高考分数高谁上啊.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每年的高考录取时.都会有这样的趣闻在坊间流传:谁家的孩子考了全市第一名.北京大学专门来人登门动员.北大的刚走,清华的又来了,并且给予免费入学待遇,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关媒体报道了"国家文物局目前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北大、清华名列其中"这样一则消息,不禁让人想起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海淀名园--承泽园(吴家花园).承泽园也叫吴家花园,提起这座历史名园,也许不少人都有所耳闻.近百年来承泽园几经战乱,如何能够侥幸躲过战火的侵害,完整的保留下来,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叫陈继光的老人在抗战时期与日寇敌伪机智周旋、勇敢斗争,千方百计保护这座古都名园的感人事迹,以及这座历史名园与北京大学的历史渊源.笔者最近走访了这位老人的儿子陈宗霖先生.陈先生通过回忆那段时期他们全家走过的艰难历程,为我们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并向档案馆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合消息 素有我国最高学府之称的北京大学,今年5月4日迎来了建校100周年喜庆的日子。为了弘扬北大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光荣传统,记录北大百年辉煌历程,展现学术研究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了40多种有关北大主题的图书。大型画册《北京大学:1898—1998》,是北大出版社斥资90万元的重点图书,收有4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从不同侧  相似文献   

8.
孙云畴先生生于1917年.江苏高邮一个书香重教之家,先考入北京大学,后因抗战,随北大先后辗转长沙、昆明,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和党史、校史研究室著名党史专家王效挺给宜章县接连来了两封信函.信函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北京大学正在增编北大地下党组织史.宜章县有位王均邦是北大学生,在1926年6月曾介绍李盛玉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急需了解王均邦的一些情况,请宜章的同志帮其查找.接此信函时,因对王均邦的情况无人知晓,也无资料可查,便被搁置下来.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收集我县民国时期豪门大户王经邦的史料时,得知其弟弟就叫王均邦.于是我们到栗源镇塘其冲村铁炉泉自然村查实后认定,这正是北京大学前些年要查询的北大早年的共产党员王均邦.他也是我县除邓中夏、范体仁外,又一位早年在北大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共产党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14日下午14时30分,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国际新闻界》杂志社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9期活动在北大正大国际中心举行。新加坡旅华学者、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博士与大家畅谈了"从日本南进论系谱看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报道与东南亚外交"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31日上午10点,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勺园7号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多位在京常务理事、特邀理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传媒大学、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12.
小小档案寄深情北京大学档案馆李研供稿今年元月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先生来到北京与海协会进行两会负责人会谈。元月3日焦仁和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北大参观时,焦先生提到他的父亲早年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北大档案馆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一所古老的大学,其学术思想发展史,其人文自由的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史的篇章。回首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北京大学——的历史的时候,确实可以感觉到中国思想界的华章。曾经的北大,自由的呼吸和鲁迅式的呐喊,就在未名湖中荡漾。学术的自由及没有主义束缚的开故性,使北大的声音可以在中国振聋发聩。中国,也因为有北大而增添了一种傲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每一步都有困难,是各种利益和价值观念平衡的结果7年前,癸未初春。在北京大学寒假例行的战略研讨会上,刚刚上任两个月的校长助理张维迎就北大改革抛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引入竞争",二是"不升即离"。这场会议酝酿了一场后来被认为是北大86年来最激进的人事变革,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2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5)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贾乐蓉分享了自己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传媒体制变迁的思考,以重要时间节点为线索,梳理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听到北京大学的信息中心要做远程容灾时,北大的多数人觉得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了。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开展时间早,基础非常成熟,并且由于北京大学得天独厚的师资资源,北京大学的信息中心可谓是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中国大学里流传着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难道果真如此吗?我曾完成了血泪之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度感动了无数读者,其实,书本和人生一样,彼此都有独特的经历,比如,我时常怀念的"北大往事"……(一)走入北大到北京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消息灵通的同学对我说,郭沫若的儿子在我们班。北大是高干子  相似文献   

18.
田丹 《北京档案》2020,(2):42-45
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2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0次学术活动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不设置议题,也不请专人主讲,而采取自由谈的形式开展。茶座由新加坡旅华学者、北大华媒研究中心执行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2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8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研究员以"流动人口、传播与赋权"为主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她从发展传播学到行动传播学的研究进路,以及对行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