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后,我国开始进入了奴隶制时代。我国的青铜时代就是指夏、商、西周和春秋历史阶段的考古。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公社制转变为奴隶制、又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两次社会大变革;经历了青铜器和铁器两种金属器具为标志的青铜时代和铁时代的开始(春秋晚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考古学在我国考古学中占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认为,“奴隶制和依附关系并不是某种特有的中世纪封建形式”,胡庆钧同志认为,“恩格斯这样泛指是未能准确概括的”,“这就不仅否认了奴隶制社会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存在,同时也否认了封建制社会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存在,其结论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古老最美好最永恒的秩序,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发展到社会主义”。胡庆钧同志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没有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原著,而是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强加给了恩格斯  相似文献   

3.
论战国时期的国家授田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时期,土地为诸侯国国家所有。所谓“国家授田制”,就是各国把国有的土地,除留一部分国营外,其余均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分配出去。一种是以份地的形式授予平民和奴隶使用,一种是以军功赏田的方式赏给新贵族占有。关于国家授田制的问题,近年来已有同志论及,但意见歧出。有奴隶制说,有封建制说,我则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说,而且是把它当作一个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待的。下面就从国家授田制的由来、特征和社会性质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殷周社会形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奴隶制说和殷奴隶制、周封建制说,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殷周的社会生产,是以石器农业为主并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相结合的形态。殷周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三位一体。殷周社会是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一直在争论,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本文对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分别作了述评。并表述了一种观点:古代扶南不可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更不会是奴隶社会,只可能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杂交型,具体来说,是具有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引进了苏联的世界史编纂体系,把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时期。其中古代史对应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两种社会形态,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分别对应于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分期的一般准则,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和更替。人们对于划分时代的具体年代,提出过一些互不相同的看法,尽力  相似文献   

8.
吴丽娟 《当代电大》2003,(10):84-86
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 ,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史料浩繁。这门课既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史学的一门专史。因此 ,学好这门法学与史学交叉的学科 ,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这里向同学推荐应掌握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就法制史这门课的特点而言的 ,是在学习法制史之前首先要把握的前提 ;另一种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1 方法之一首先 ,要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经历了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 ,这是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清楚的前提。然后 ,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经历了由“蔑夷”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演变,思想的变化在推进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们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变化轨迹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运动向来被当做推动社会进步,解放群众思想的活动.从中国古汉代的“党锢之祸”、宋代“太学学生运动”到近代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纵观千年,学生运动促进了改朝换代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影响了历史的变迁。但是学生的思想过于激进以至于多数以悲剧告终。本文选取了古代汉朝的“党锢之祸”和近代“五四运动”这两种分别代表古代和近...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规律的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的飞跃,也就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说来,西欧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这一飞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在那里,奴隶、隶农革命和“蛮族”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政权,新的封建制度在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发生了,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过程采用了爆发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阐明西欧封建制度发生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领会了这个问题,则不难理解东欧和亚洲各国封建制度发生的不同形式,也就易于掌握中世纪初期世界历史中的最基本的内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对西欧封建制度发生问  相似文献   

12.
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朝,是一个土广民众的国家。领有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其中大体可分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为了适应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耶律德光时,设置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套统治机构。这两套政治机构,反映了辽国内部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并存。随着契丹人和汉人融合的加深,封建制逐渐代替了奴隶制,成为辽国社会的支配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一古史分期讨论中存在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在当前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不时涉及如下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例如:形成封建制的生产力水平,是否是铁器出现和广泛使用?封建制历史的出发点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商品生产是形成封建制的历史前提吗?封建制的形成,是否要以农村公社的解体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的小生产制的破灭为前提条件?奴隶制社会必须发展到发达奴隶制阶段后,才能走向封建制社会吗?……诸如此类等等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具体的发展道路,但,从基本原理上来说,仍然具有共同的普遍规律.理论不是教条,确可以作为行动的指南,如果能从西欧和东方各国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过程的具体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作一理论的探究,对具体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人类历史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农奴制(封建制)就是其中的两个必经阶段。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与农奴制之间是有著本质的差异的。关于这一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也曾有过明确的原则指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历史学界已经完全确切地掌握并运用了经典作家的指  相似文献   

15.
“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娟”。这是劳动人民对一切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反动本性的深刻揭露。从孔子到林彪都是这类虚伪而毒辣的反动人物。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丘,为了集结反革命力量,残酷镇压奴隶们的造反,扼杀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奴隶制统治,提出了“爱人”的反动说教。他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还声称要“泛爱众”。“爱人”是孔老二反动思想核心——“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奴隶制趋于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基本建立,兼并战争烽火连天。在这大混战、大动荡之中,思想文化则得以迅猛发展——人才辈出,真个是“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17.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概 说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03年)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代。奴隶主贵族在奴隶起义、“国人”暴动的沉重打击下,在新兴封建势力的斗争下,内部的矛盾增加,周天子的威枚一落千丈,各诸候国的独立性急剧地增长,于是出现了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及“陪臣执国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是清末社会救济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正是“教”功能的加强,推动了我国传统慈善事业向近代性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