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海龙 《学语文》2004,(11):47-49,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咸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海龙 《学语文文丛》2004,(11):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成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中《淮阴侯列传》末尾记述了刘邦和蒯通的一段精彩对话(《〈史记〉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3版,第157页):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  相似文献   

4.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论语〉十则》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正文下注释为“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一则作了如下解释:“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迷惑”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按这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导致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即“迷惑”和“疑惑”。但事实上,“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引起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殆”字应怎样理解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学与思…  相似文献   

5.
前几日有幸到县里参加了一个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天下来连听课记录带教学点评足足记了一大本。可是听课过程中坐在我旁边的几位年轻女教师却与我大相径庭。别人在台上讲课时,她们就在台下把脑袋聚在一起不停地嘀嘀咕咕,一会儿“他这个情景创设的不好”,一会儿“他这个问题提的不合适”,一会儿“他这个地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他们不是在听课,而是在挑刺儿。一节课下来,毛病找了不少,而自己的听课记录上却空无一字。听别人的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一点,没错。听课切莫“眼高手低”!山东@…  相似文献   

6.
学以致用。如果学而不能用,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属枉然。但“用”者似用两端,一是着眼于实用的“用”;另外一种,无以为名,姑且称之为受用的“用”罢。我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有感于一些同志学习太讲究“实惠”;过于考虑“收支平衡”,急于立竿见影,而没有想到长远受益。比如,对大学外文系以外的文科学生学外语,长久以来就有种得不偿失的说法:反正毕业之后不搞外事或翻译,对我的专业也难派用场,不如把学外语的时间拿来多学点专业知识云云。  相似文献   

7.
我的成功靠的是老师、积累和平时训练。老师在复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不像有的同学那样纯粹相信自己的能力,偏离老师的计划,而是主要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复习,老师把复习都安排得很好,他们很有经验,时间排得很满,知识点也都面面俱到,只要我们能跟上他们的教学计划,学好英语就不难了。英语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从高一开始,我就很“听话”地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学习,打好了基础,高三的冲刺也就变得轻松。英语学习,不管是听力、词汇还是阅读,都需要平时的重视,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很庆幸自己有坚实的英语“地基”。平时的英语训练较之高考题目…  相似文献   

8.
林医生 《高中生》2013,(1):48-48
王丽同学最近在学习上感到很困惑,很多题目自己明明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基本会做,但一到考试时就不会了。很多知识自己明明记住了,但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考卷上的有些题目感觉很简单,但自己就是做不对。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想知道怎样改正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10.
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榆叶梅、紫叶李、海棠花、桃花,红的、白的、粉的,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1.
马俊 《教育》2013,(15):43
当今,中小学生在计算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一看就会,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被称为眼高手低。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解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策略。眼高手低产生的原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让我好好理解四个字——眼高手低。从那时起,我开始思索这个貌似贬义的词。现在,这个词已经俨然成为我的某一种规则。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要“眼高手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忠民 《班主任》2009,(1):47-47
关于“眼高手低”,《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自己要求标准高,而实际工作的能力低,是批评人的贬义词。而我这里所说的“眼高手低”却另有其意。  相似文献   

14.
杨建忠 《学语文》2010,(6):47-47
“策勋十二转”是《木兰诗》中的一句,现行的语文课本的注解是:“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又说“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古诗文选讲》之类的书本译注也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2007年第11期上刊登了一篇《神算少年杨辉》的文章,其中老秀才给杨辉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864平方米,已知宽比长少12米,问长和宽的和是多少米?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一、学习结果的分类我们知道,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学生的一般学习结果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一)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陈述观念的能力,又叫言语信息。这类知识以记忆和能复述为特征。比如历史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18.
眼高手低——着眼点要高,眼界要开阔,目标要远大;切入点要低,关注细微之处,脚踏实地——应该成为人们行事的准则。而无论是培养语文教师,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需要眼高手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现已被选入新的高一语文课本。教学参考书在分析这首词时,认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鲜明而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战争的歌颂”。最近,我读了几篇跟该词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分析文章,感到教参对此句的分  相似文献   

20.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毛头小子,口气不小!是不是徒有狂妄呢?《登泰山记》是传统篇目,各类高校、高中教材从来都是这样标点注释的呀!我也颇感疑惑。可他阐述完毕,同学都点头称是,赞叹不已。具体内容:(1)该句教材上标点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教师教学用书》中译文是:远望夕阳照耀泰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