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个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  相似文献   

2.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相似文献   

4.
同学小林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深圳一家大型企业,刚工作的时候,他是雄心万丈气势如虹,可渐渐地他发现在公司里像他这样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在努力,都想浮出水面。他体验到了艰难和失望。甚至觉得努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没有机遇。于是他放弃了努力,只是按部就班地打发时日。  相似文献   

5.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  相似文献   

6.
安德莱.卡尔是一位刚从帕多瓦大学毕业的小伙子,他和两位同学一起来到米兰市的一家大公司应聘,但很遗憾,除了三个清洁工的岗位外,其他都已经招满了人。  相似文献   

7.
刘继荣 《师道》2012,(Z1):114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张杰 《中国教师》2012,(8):62-64
<正>有此感慨,是源于"傻哥"的故事。"傻哥"名叫李军,本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却在开学的第一天便让大家都见识了他的"傻"。那天晚自习无事,我便安排新生之间互相做自我介绍。轮到他时,他慢腾腾地站起来,抬起头,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叫李军,没有特长,啥都不会,以前的同学都  相似文献   

9.
小摊儿上的早餐天天吃——令人担忧明明的爸爸是一家挺大的公司的职员,工作繁忙,每天都在赶时间,妈妈近几年开了一家蛋糕店,生意还挺好,也非常忙。明明的父母忙了一天下来,都很累,早上便没有精力和时间给他弄早餐了。早上,明明背着书包出门,米线和馄饨的摊前都坐满了学校各年级的同学,只有卖小包子那儿人少,一个小伙子站在三轮车前,边拣着包子边吆喝着:“热包子呢!”明明用5角钱买了两个小包子,用手拿着,边吃边走到了米线摊前等坐位。包子并不热,硬硬的只是有点儿温,明明也管不了那么多,三口两口地吃完了,等了好一会儿,才抢到一个座。看了看…  相似文献   

10.
一位同学,毕业季找工作。有意向的公司好几家,其中一家开出的条件最优厚。解决户口,底薪就抵得上别家单位的合计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分房子、配车,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合同上写明,"要为公司服务20年"。同学再三考虑后放弃了这一机会。很快,前一轮淘汰的某人取代了他,众人都为同学惋惜,他却不以为意。过了些日子,取代他的人在博客上写道:上当了,这家公司是骗子。  相似文献   

11.
杨安民是我的初中同学。平凡、本分、成绩垫底的他在班上默默无闻,就像"隐形人"一样,明明在眼前,也会让人熟视无睹。同学两年,我都没有和他说过几句话。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我们同桌了三个月时间。我不喜欢他,也看不起他。觉得他笨。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中考,大家都争分夺  相似文献   

12.
等待冰融     
正我从未曾想过,一个13岁的学生会说出如此冰冷的语言——"如果今天我手里有刀,我一定劈了你……"他是我班的学生。印象中,他没有一个好友,很多同学都在与他短暂相处后便疏远了他。他很少有开怀的笑。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们很少有交流,因为,我也不喜欢他那阴晴不定的表情。接触少,我们冲突的可能性几近于零。但那一次,我们之间却爆发了"战争",也就是那一次,我开始试图去了解这个人——这个13岁的男孩。那天早上,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做着早操,只有他,懒洋洋地站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冀超还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如果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也和同学一样,在一家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打工日子。而如今的冀超拥有一家实体店和几家网店,还在一家大型超市拥有一个商铺,是一个靠执着走出一片天地的小老板。  相似文献   

14.
安林现在的窘境,让人不忍心去看。而在一年前,他还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有着骄人的业绩,公司配给他专车,每月有两万元的收入,这一切都是大家所羡慕的。很偶然的,因为一笔业务,他和总经理有了纷争,总经理的言辞十分尖锐,这是安林所不能容忍的。据说两个男人在办公室里吵得不可开交,两人都拍起了桌子。安林说这些年,他给公司带来了大部分的业务,而总经理说这些年待他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他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时,深圳市一家事业单位开出优厚的条件请他,他却毫不犹豫放弃了这个人人羡慕的“金饭碗”,带着几个同学凑了点钱,一头扎进深圳的IT行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他们小小的公司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地消失,可他硬是和伙伴们挺过来了,公司在同行业逐渐有了小名气。当有些业务在关键时刻必须他亲自出马的时候,客户总是会敬佩地惊叹:“总经理是个坐在轮椅上的年轻人!”他叫邓晓生。  相似文献   

16.
《学苑教育》2019,(12):F0003-F0003
1889年,爱德华·米其林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创办了一家轮胎作坊,因为需求量大,这家作坊没几年就成了一家大公司。爱德华接触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他发现造船挺赚钱,于是成立了一家造船厂;他觉得酿酒业也很不错,于是又成立了一家酿酒公司……爱德华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就在他慢慢成为克莱蒙费朗最有钱的人时,问题出现了:他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忙得精疲力竭,可是几年之后,包括轮胎公司在内的所有业务都开始亏损。“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做不好?”爱德华纳闷极了。  相似文献   

17.
失败的成功有两个人,一起到一家公司,应征一个重要的职位。那个公司的董事长,对那两个人的履历表看了又看,还是无法下决定要录用谁。根据履历表的说明,他两个人的能力都很强。其中一个,从小到大,做事从来没有失败过,读书也都名列前茅。另外一个,做事虽然常失败,读书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最后他还是和另外一个人一样,所有的事情都做成功了,  相似文献   

18.
脑筋急转弯     
《考试》2005,(1)
1、市里新开张了一家医院,设备先进,服务周到。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儿竟一位病人都不收,这是为啥?2、有一个年轻人,他要过一条河去办事;但是,这条河没有船也没有桥。于是他便在上午游泳过河,只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便游到了对岸,当天下午,河水的宽度以及流速都没有变,更重要的是他的游泳速度也没有变,可是他竟用了两个半小时才游到河对岸;你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一前段时间,有位王姓同学来咨询关于自己创业的问题。他说,自己宿舍的同学一直在帮别人开发软件,赚点生活费。最近,找他同学开发软件的人多了起来,他同学一个人有点顾不过来,就找到他,想叫他一起做,而且如果业务好的话,想叫他一起投点钱开个公司,雇几个人就能接大单子了。  相似文献   

20.
高一(6)班的李统兴是典型的"闷葫芦"。他平时"金口难开",极少和同学交流。同学相处都快一年了,他和好些同学的"外交往来"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和一些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因此同学们都对班上这个"闷葫芦"感到纳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