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研究方法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的研究"是近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文章试图通过对教育"质的研究"方法的涵义、特点、优点以及缺点的分析,以达到对教育"质的研究"方法的"再认识"。质的研究可以与量化研究相互补充,在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沈永辉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8):54-60,77
2015-2017年,国外教育政策研究的质性取向突出.根据研究者资料收集与分析方式的不同,质性研究范式的教育政策研究具体使用了个案研究、民族志、话语分析、扎根理论与解释主义以及后质性研究方法.从这些具体的质性研究方法的使用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关注"实践"中的教育政策,即存在于文本之外、活动于主体之间、无法脱离现实实践世界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价值中立是质性研究倡导并遵循的重要研究原则,教育现象学研究与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当前教育学质性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其中"悬置"与"离我远去"分别是二者坚持价值中立的基本措施.教育研究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表述,上述措施在实施中很难或者不能兑现,所以,质性研究的价值中立是教育学追求"科学"的一种努力但并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混合方法研究逐步兴起,并被教育研究方法论者称为是继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综合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各种优点,给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能唯方法马首是瞻,而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选择,以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
混合方法研究是近几年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范式,由于其提倡在同一研究中合并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点,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点而深受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整合性等问题,以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互对立的现状,混合方法研究从"和合"的思维方式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量的研究到质的研究再到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的发展路向。随着研究范式的转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宏观教育现象到微观教育教学问题,从探究事物的本质到探讨如何认识和实现事物,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对中小学校本研究的定位、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质的研究为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不过,这种意义的获取需要建立在对教育叙事研究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与一般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师讲自己的故事"不同,本文强调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品性,并指出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础上做有研究品性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深入,"案例研究"、"课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逐渐走进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课例"、"案例"等的模糊认识,往往会出现二者混用且研究不规范的情形。所以有必要廓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以促进教育研究的规范性。一、源起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一任院长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现状的梳理,首先围绕着"量"的积累开始,进而在"质"上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内涵、特征、内容、如何开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在"量"与"质"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辩证的审视,对未来的深化发展进行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过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简要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社会适应性"和"理论多源性"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并试图在对当代文化多元化社会背景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的审度中考察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质性"取向.  相似文献   

12.
质性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但学界对于什么是质性研究,它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应用时遵循什么基本解释逻辑等问题并没有形成恰当理解。利用"制度化"概念,本文对质性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定量研究进行了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将质性研究界定为:研究者在对自身参与保持反思之下对特定情境进行系统的意义探究,并指出它具有多样性,重视情境、研究关系和意义探寻,以及遵循个案式解释逻辑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具备这样特征的质性研究将有助于探究教育事实,促进对教育变革意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研究中"质性"和"量化"的失衡现象,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带有普遍性倾向的现实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关注教育实践、提倡创新务实的学术研究风气.  相似文献   

14.
元民族志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教育问题的民族志研究。元民族志方法能够基于特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批判性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视角对同类主题的现有质性研究成果加以再统整、再解释、再探究,最终产生新知识、新理解和新发现,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元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采纳。元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交互翻译分析、论据线综合分析和互斥观点的综合分析三种研究策略,以及确定研究主题、甄别相关研究、阅读相关研究、建立关联假设、概念"翻译"、综合"翻译"、分享成果七个步骤。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研究方法,元民族志研究能够用于综合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升华教育领域内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统整性解释力;二是具有增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权力的作用;三是可以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释和理论发展,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召荣 《文教资料》2009,(18):247-248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兴的质性研究,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我们将从教育叙事学"何谓""何为"角度入手,探索基于语文教学中教育叙事内容及误区,致力于在实践层面上做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6.
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伦理特质,而教育的实践特征使得教育质性研究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判断教育质性研究中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是把伦理学理论运用于质性研究实践,从而形成运用研究伦理学的过程。教育质性研究实践的伦理学关照,对于提高质性研究规范、摆脱实践的伦理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取向。本文就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产生背景、理论观点及特征等作了阐述,并比较了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量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别,论述了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和偏重实证主义认识论和实验方法的"证据为本的教育研究"相比,既强调证据为本、又重视方法多元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来说尤为必要。它提倡教育研究者依据严谨的量化或质性探究所得的证据,抽象出经得起逻辑检验的关于特定对象的论断。对中国内地教师情绪劳动的量化与质性探究的介绍展示了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即由回顾、反复搜寻和再概念化组成的3R之旅。教育实证研究者应注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念与经验的平稳转换中丰富我们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林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Z1):121-122
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它从微观层面上把握教育问题,建构与人对话的方式,探求被研究者内心情感。从质的研究方法应用中探讨其方法的特点,讨论质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进行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发轫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它关注主体建构的生活世界,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的存在,坚持"价值有涉"的观点,把"民族性"作为其研究范例,具有浓重的相对主义色彩和鲜明的质性研究特征,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