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兰 《广西教育》2009,(15):66-67
曹邺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一。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云:"顾其诗乃多怨老嗟卑之作……故一生寄托,不出此意。"但是这并不符合曹邺创作的实际情况,曹邺现存的98首诗歌涉及内容相当宽广,可以说是晚唐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唐诗所反映出的河北地区与唐中央的交流、诗人往还河北及在河北的活动、围绕藩镇的诗歌创作活动等内容说明,藩镇割据使河北文化遭受重创,明显退步和一定程度的"胡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唐后期河北社会文化的主体仍是处于退步、萧条期的汉文化,并且在与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中逐渐实现着对游牧文化的同化,所谓唐后期"河北社会全然胡化"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体中,诗歌属于一种精致、蕴含丰富的文体,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学。《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是白居易也是唐诗的代表之作,它不管从韵律方面,还是从情感、语言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审美价值,所以对这首诗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受,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首先论述《卖炭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其次再依此对其审美教育的实施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4.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用了白居易《新乐府》名篇《卖炭翁》,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该诗教学参考资料时收纳了霍松林《一篇对“宫市”的控诉书——说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以下称霍文)。霍文认为《卖炭翁》故事的生活原型是《顺宗实录》所记的农夫卖柴遇宦者宫市一事,白居易对后者进行了艺术加工以体现文学作品借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性,从而增强“苦宫市”的主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是浙江词的成长期.受时代政治、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晚唐五代浙江词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反映到用字遣词上,便是物象描绘之词、否定怀疑之词、愁苦凄迷之词和写人言情之词的大量使用.其中, "杨柳"成为承载晚唐五代浙江词人时代心理和审美旨趣的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薛能的诗歌因非议前贤而备受指责,但薛能的生活、思想和心态却可以说是晚唐的一个缩影.文章以薛能的诗歌和前人对薛能的评价为样本,由此窥视晚唐一代文人的思想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晚唐时期,宰相裴度以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和文韬武略的才干,促使割据50多年的魏博六州、淮西各州、成德各州归顺朝廷,结束了自“安史之乱”后的割据局面,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维系国家20多年的安危。  相似文献   

9.
论"晚唐体"     
"晚唐体"是沿用已久却没有明确内涵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与界定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比较随意,但是"晚唐体"概念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明确指向,即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温庭筠看晚唐诗的词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时代,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作品中已出现词化倾向,但李贺作品偏于怪异,杜牧倾于俊拔,与柔婉为特质的词有异,李商隐诗作虽深情绵邈,颇具词像,但未作词。而温庭筠才将诗向词靠拢的工作完成,并第一个大力作词。  相似文献   

11.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2.
晚唐艳情词凸显出社会文化转型、社会结构变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的变化。它是在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的渗透下,以俗艳为特征的世俗性文化和以享乐为目的的内倾性文化交汇的产物。它消解了正统的价值道德观念,使文学从单纯追求政治伦理教化中解脱出来,使诗词艺术也相应的摆脱实用性而向娱乐性和审美性发展。它在艺术上所追求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之路。为我们揭示了传统诗歌向来回避和抑制的人类心理深层的文化内容,具有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因而也更具有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许浑送别诗看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的送别诗约占其今存诗作的五分之一,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浑送别诗所构成的写作特点,反映了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也是他的诗作为后世模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唐送别诗在其结构模式化的同时,诗情则由壮大浓郁转为平和散淡。  相似文献   

14.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5.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16.
悯农诗发展到中晚唐,出现了全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浅析"从作品的叙事性、诗章结构特点、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唐代政府的社会保障主要采取灾后赈济,及设立常平仓、义仓、悲田养病坊等制度化建设,颁布诏书、法律条文关注弱势群体等措施。其具有政府主导、民间互助、保障的主体和对象比较单一,主要制度设施都渐行渐废,并最终失去社会保障的初衷,仍是对前朝的充实和发展等特点。影响唐代社会保障事务的因素主要有借鉴隋朝短命而亡的教训、统治者的政治意愿以及政治家的政治活动及唐中后期中央权力的削弱及战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代政府的社会保障主要采取灾后赈济,及设立常平仓、义仓、悲田养病坊等制度化建设,颁布诏书、法律条文关注弱势群体等措施。其具有政府主导、民间互助、保障的主体和对象比较单一,主要制度设施都渐行渐废,并最终失去社会保障的初衷,仍是对前朝的充实和发展等特点。影响唐代社会保障事务的因素主要有借鉴隋朝短命而亡的教训、统治者的政治意愿以及政治家的政治活动及唐中后期中央权力的削弱及战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唐代形成提供丰厚嫁妆的习俗是古代婚姻观念由尚门第向重财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唐宋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资助的10贯钱可看作是嫁妆的最低消费,稍微富有之家的嫁妆已十分丰厚,公主的嫁妆约为500万贯,县主的嫁妆约为3630贯。厚嫁的社会风气产生了贫女难嫁、婚姻愆期、卖女娶妇等社会问题。社会和国家主要采取亲友和政府出资助嫁两种措施来应对这种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