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择校生”比例仍不大与国内“择校成风”的状况相比,择校在美国似乎并不是一个让大多数家长操心的事。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从理论上讲谁都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公立或私立学校,但实际上由于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3.
每年七、八月份,伴随着各个层次的招生,一场“择校大战”总是在各地如约而至。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正,在“择校风”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百姓责问:“择校风”是否真的无药可治?据报道,安徽省铜陵市用了10年时间成功地解决了“择校”这一难题,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时,才能真正实现孩子就近入学的美好愿望。如果认真推行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学校的办学设施和师资水平都相差无几,哪还会有家长花巨资托关系,舍近求远去给孩子选择学校?只有校校无差别,教育均衡化,普通百姓愿意让子女就近入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是我国法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原则上要求就近入学,各学校之间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没有择校与择班之说。然而有不少边城青少年不远千里来到位于边城东部的省城或南部重要城市的中小学读书,这种教育“东南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规定划片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等,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选择行为进行限制,其目的是方便就学,减轻家长负担,公平服务全体儿童发展。然而,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配置不均,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民办中小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选择”的作用。随着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教育选择问题通过“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分择校”等方式出现,而前两种方式有不断升级之势,成为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研究》2007,(6):45-45
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别。无论上小学还是中学,德国基本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德国的小学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为4至6年。孩子上学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相似文献   

7.
袁新文 《教育》2014,(4):11-11
日前,北京市宣布拟从2014年起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鸿沟,使得家长们择校热度不减。择校途径五花八门,家长热捧导致天价学区房,人为制造新的“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8.
我的女儿小学毕业升入了初中。说实话,自从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全家人都让她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业常常到半夜之后才能做完,考试期间的最高记录是凌晨2:40。初听说市里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一步到位”的升学政策,“由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心里好一阵轻松。这下孩子该可以睡几个好觉了吧? 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说是取消了择校,以电脑随机“派位”保证机会平等,但各学校在师资、设备、校风方面的差异,大家心里不是没数。女儿的对口派位中学只有两所,一所办学条件很好,一所很差。几乎所有家长都将前者作为第一志愿。做家长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个好学校?  相似文献   

9.
王玥  冷泽兵 《考试周刊》2010,(1):213-214
“择校问题”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在社会上有强烈反响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愈演愈烈。本文就地方广泛存在的“择校”现实.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家长对独生子女期待值过高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策略: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加大国家投入、实施区域的资源共享、加大政府行政力度和加强对家长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常,在一所学校里,由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差异,往往会出现“好班”“差班”之分,所以家长在“择校”之后还要“择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遇到一个好老师。有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呢?陶小青在《上海教育》2003年4B撰文介绍了上海市尚文中学采用“优秀教师配给制”,抹平“好班”“差班”之分,提升学校办学整体质量的做法。尚文中学安排任课教师的原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中,必配一位相对优秀的教师引领,同一年级的各科任课教师集中在一起办公。每个新学年学校会视具体情况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1.
“择校热”透视安徽蚌埠市教委杨民清每年招生期间,成千上万的家长为子女择校四处奔波;各重点中小学校长面临各种压力,搞得精疲力尽,一筹莫展;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求贯彻“就近入学”,另一方面还要设法缓解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年复一年,拿不出两全齐美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择校现状录     
择校是这样产生的: NO.1家长通过手中握有的实权或者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为自己的子女弄到进名校的名额。 NO.2交纳学校规定的大额“择校费”,进入名校就读。 NO.3名校作为“变通”的举措在校园  相似文献   

13.
择校——一种活生生和社会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择校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谁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然而,在择校现象的背后。又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这样的三种现实和矛盾:一是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实践不收学费,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于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过一系列划片招生,不准择校,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各地初级中学的发展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差异客观存在的。这是择校产生的根源。择校给不同的学校带来不同的后果: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车水马龙,挤破了门,一些薄弱学校门庭冷落车马稀。三是学生所处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千差万别,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出钱给孩子择校,有某种特殊社会关系或随带关系的家庭则千方百计少交钱择好校,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只有望校兴叹,任其划片就近入学。如何认识这些现实和矛盾,如何解决择校这一热点问题,我们走访了石家庄市部分名校和薄弱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干部和学生家长,请听一听他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遏制“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等择校方式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国家实施了就近入学政策。然而,就近入学政策还存在缺陷,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求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小学生入学和“小升初”前夕,许多家长总是忙于“拎”着孩子到一所又一所学校“赶场”一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于是,重点学校的报名处人头攒动,一般学校的校园里冷冷清清,这已成为一道多年不变的景观。而几乎所有不甘于让孩子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的家长们,都在如此这般厚此薄彼地择校,这正是我国以一贯之的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就近入学作为减轻学生升学压力、减少上学路程、保证教育公平的“尽善尽美”的理想之策,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实际、地域限制、家长意愿和择校等等都与理想状态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我们要根据当前现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公正公平、透明择校,教商结合、增办学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学需要。  相似文献   

17.
据悉,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将试行小学推荐入中学的方式,在政策上继续沿袭往年“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在遏制择校方面将出台一些新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实验班招生、推荐入学、中学不参与等基本原则。其中,小学推荐入学政策将被重点试行。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到台湾考察,感到两岸在子女教育方面有三同:对子女的高期望值相同,为子女选择高质量学校的需求相同,不能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相同。正因如此,升学、补习、择校现象均有。但不同的是,台湾学校教育有效开展,家长选择有序进行。于是,在座谈中我咨询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以及择校收费、学校办学特色、特长生培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范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通常是指家长或学生本人选择接受教育的学校的行为,也包含学校选择学生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择校因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相悖,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择校往往与高收费挂钩,被作为一种不正之风而禁止。但是,往往禁而不止,社会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择校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入手,阐明有条件的择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